孩子的内驱力可以酿出来?开什么玩笑

本文来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肥肠妈 (ID:feichangmm)” 2020-6-19

作者:肥肠妈妈

内驱力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软实力,其实是鸡娃的核心和关键,比学了多少知识重要得多。学了多少知识,只是个存量,是有定数的,一旦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没多久就会坐吃山空。靠外力拖拽呢?很难持久,就算存了一大潭水,自身无法流动也是死水,靠输血续命,终究是跑不过自身造血功能强的。

大家看这段话是不是很眼熟?因为我在《海淀牛妈鸡娃规划》里面有写过。之所以再次引用我自己的肺腑之言,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全民鸡娃这个大环境下,能不忘初心和坚持自己的节奏,实属不易,我也需要经常自己提醒自己,看得长远一些,淡定一些。

毕竟,人类本来就是很容易健忘的动物,耳提面命的碎碎念很有必要。独念念不如众念念,希望你们也能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节奏,脚踏实地的精进,专注过程,看淡结果。

1

科普启蒙其实是通识教育大方向里很重要的一支主线,跟我们的基本盘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甚至有些千丝万缕的关联,尤其是跟数学的联系比较紧密,是未来理科综合的基础。市面上的科普启蒙绘本很多,我喜欢比较简洁生动又权威的,肥肠3~6岁期间,我给他买过亲亲科学图书馆。当时我是尝试着买的,刚开始只买了一两本,觉得不错,才开始陆续买。

这个绘本不厚,语言简洁流畅,读着不累,配图也比较符合我的审美,很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大家不要一看我推荐就脑子一热去下单,我希望你们是真的需要了才买,而不是因为跟风狂买。我也是很膨胀了,竟然敢劝你们不要跟风乱买,我自己也经常跟着自己信得过的人买买买。

我可能是最喜欢说实话的博主了,难怪一直不红。可是我就是这么个性格,装不住三秒的人,不像其他博主那么仙气飘飘。感谢你们喜欢真实的我,不离不弃。

2

言归正传,继续说科普。很多妈妈带孩子读了不少科普绘本,但是不知道孩子吸收了多少,到底有没有内驱力去探索。我斗胆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供你们参考。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只是个真实的海淀妈妈,认真培养孩子的老母亲。

我的经验不是万能的,但是绝对真实接地气,可以为有心培养孩子的你们,贡献出一种可以参考的可能性。

这是我收拾屋子时发现的一张纸,一看就是肥肠自己闲暇时画的。

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日晷。我想起前些天带娃在外面晒太阳的时候,他估时间估得还挺准,我问他怎么估的,他说是通过自己的影子估算出来的,还给我科普了日晷的原理。

做为一个喜欢追根溯源、顺藤摸瓜的老母亲,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孩子行为的来龙去脉,找到了那条不起眼的线索:

估计孩子是看了这本书,然后把书里面的知识用到了生活中。说明他自己对书中感兴趣的内容是又主动思考和探索应用的。

这本书其实我2016年就买了,但是一直在书柜里落灰。孩子上小学后,老师还推荐过这本书。说明我挑书的眼光很不错,自我陶醉一下,哈哈。

3

孩子肯主动翻阅自己的喜欢的内容,并且能思考应用,就说明他在这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内驱力。我熟识的很多牛娃都是这样的,只不过大家感兴趣和探索的领域不同而已。

你们平时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主动观察,不动声色的观察,然后不经意的跟孩子聊,看看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有什么感兴趣的元素,然后主动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玩具,给他们创造一个能诱发内驱力的氛围

这个过程不能急,需要像酿酒一样慢慢酝酿,内驱力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有的,而是潜移默化酿造和激发出来的。

越熟悉,越容易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就容易有成就感和自信心,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的正向反馈,孩子就越倾向于主动探索学习,内驱力慢慢就激活了。

好奇心—熟悉—熟能生巧—成就感—自信心—更进一步

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灵活运用。

4

孩子没有内驱力,也不必着急焦虑,想想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一样,减肥,健身,看书学习,工作赚钱,不也是经常没有内驱力吗?是因为我们真的差吗?未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反馈的循环系统,仅此而已。

所以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很差又没有希望,我们需要的只是那一点一滴的甜头和在正确方向坚持的信念而已。我会一边自我鞭策,一边跟你们共勉的,作为一个博主,能看到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因为认识我而变得越来越好,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和巨大的成就感,让我觉得自己掏心掏肺的分享很有价值,这比接广告更让我愉悦充实有成就感。

助你们和孩子越变越好的肥肠妈。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