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0-6-23作者:梅拾璎
那天看见网上一篇文章的标题,《那个不磨蹭的孩子,你应该送他看医生去》。文章内容不错,作者很理解孩子,说磨蹭是孩子的天性,天下没有不磨蹭的孩子,不磨蹭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
根据我十几年的观察,磨蹭的确是孩子的天性,共性。当然也有从小就不磨蹭的孩子,极少,譬如,钱小雅。这小孩从小就不磨蹭,不仅不磨蹭,早晨被闹钟叫醒后,刷牙洗脸,自己收拾书包饭盒,还一遍遍地催促爹妈,嫌弃我们动作太慢。
但钱小能就是一个磨蹭的小孩,而且很典型。他小学的时候,我也像很多妈妈那样,有时候急得歇斯底里,大多数时候气急败坏,恨不得替他刷牙洗脸穿衣服。很多时候,一边送他上学,一边不停地训斥他。尽管现在看很多在外面训斥孩子的妈妈很丑,很粗暴,但那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做得很差。
钱小能的磨蹭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我记得清清楚楚,是初二开始。
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忽然发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他初二上学期的某一天,我发现他一连好几个早晨都是自己把一切收拾停当后,在客厅里来回走动,在那里等候开车顺路带他上学的爸爸。过几天又留心到,他早晨从起床到出门,一切收拾利索只需要10分钟。
钱小能怎么突然就不磨蹭了?这让我惊讶不已。
而且顺藤摸瓜,我还觉察到,尽管钱小能在十二岁之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他在12岁左右的时候,身心变化极为明显,长得快,变声,不再磨蹭;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变化也同样明显,例如,他在还热爱语文、历史等人文类学科的前提下,开始对物理、地理、数学感兴趣了,并自己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好些哲学和心理学大师把一个人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而每一种分类里,都把12岁作为一个节点。当时对这种类似的年龄分段有很多的不解与迷惑,但经过亲眼见证钱小能的成长,发现伟大的教育家早已把人类成长的普遍规律揭示出来,而我们则没有领会,不理解孩子,并一再地做错事,使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20世纪极具天赋与光环的儿童心理学家与认知论者皮亚杰教授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是有特定的顺序和阶段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代表对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与此之前和之后的阶段方式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揭示出,11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进行包括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内的智力活动,他们不必经过实际操作就能想出大量的解决方案,有能力在完全假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在我们不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时候,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去要求孩子跟我们这些认知和智力发展相当成熟的成人一个节奏,孩子该有多么痛苦又无处求告,现在看着身边的孩子面对父母的催促和吼叫无助又无奈的眼神,不由充满同情,而悔恨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为什么许多人在读龙应台女士《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会潸然泪下,感动万分,心瞬间变得无比柔软,因为这里成人的节奏顺应着孩子的节奏,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充分认识孩子后作出的最合理最温情的方式。
磨蹭,动作缓慢,在我们成人看来,这没有效率,是耽误时间,浪费生命。可是,这就是孩子一生必走的路啊!强行剥夺,除了伤害和隐患,别的什么也得不到。
孩子是一株慢慢开放的花,是一棵缓缓成长的树,只能适当去施点肥,不能给他们任何激素。让我们弯下腰,蹲下来,慢下来,陪着他们慢慢走,沉浸于时光中,让我们的孩子按自然的节奏长成一个甘美的果实,一种本该成为的样子。
作者:梅拾璎:钱小雅和钱小能妈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简书签约作者,纸媒专栏作者。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