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海淀
(ID: )” 2020-9-81
今天白露,《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虽然白天还有点热,早晚天气却已转凉,真正有了秋天的感觉。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雁自北而来南;玄鸟指的是燕子,燕子本来是南方的鸟,从北往南就叫做归;羞,通馐,美食,养羞,就是蓄食以备冬。
秋天,大雁南飞
历史上的今天,杜甫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有诗: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描写白露的,还有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按照中国传统,白露的民间习俗有祭禹王(大禹)、吃龙眼、喝白露茶和白露米酒等等,一些地方还有采集“十样白”的风俗——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10种带白字的草药,煲汤入药,滋补身体。
《红楼梦》第七回,写到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配方除了春天白牡丹花、夏天白荷花、秋天白芙蓉花、冬天白梅花的花蕊,还需要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调和,极其繁复和讲究。
2
白露节气,也意味着体感上秋天的来临。秋天,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诗词里,有其专属的意象。
在今年上半年居家学习阶段,花生的语文老师专门讲了一个主题——古诗词的意象,并要求同学们研究并整理古诗词常出现的意象,然后自己再用意象自创古诗。
花生整理的部分古诗意象
在学习古诗词时,“意象”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因为诗人往往会借助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那到底什么是意象呢?
“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是具体的物象——景或物。
也就是说,诗人写景或物,不仅仅是单纯地写景物,而是借景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意”与“象”的关系,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拿到“意象”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古诗词里的密码锁、懂得诗人写景背后的情思。
杭州柳浪闻莺的秋色
3
在欧阳修的《秋声赋》里写到:“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秋天气候从暖转寒,草木凋零,一片肃杀之气,让人感觉萧条,这是气候转折和自然环境给人心情的影响。
所以,秋在古诗词中,往往和悲愁相关。常见的意象有:秋风、落叶、残荷、芦花、寒江、梧桐雨、菊花酒、南飞雁、中秋月……
去年深秋,我在日本的富士河口湖住了几天,秋风一起,银杏叶落了一地
悲秋的情怀如果再细分下去,大致有3种:
1
思乡之情,离别之苦
古代没有飞机火车,交通不便,对于游子、征人、在外做官的人来说,回趟家乡,真的是千山万水、阻碍重重。
秋天的满目苍凉,容易勾起异乡客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苦。就像柳永《雨霖铃》里写的“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种情绪,在秋天的两个重要节日尤其强烈:
中秋望月思念家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重阳登高牵挂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怀才不遇,处境悲凉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更容易被秋天的冷清萧瑟触动心灵。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在被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李白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起南朝齐的大诗人谢眺、这个让自己仰慕的“前浪”,不仅因为谢眺在宣城留下叠嶂楼,更重要的是,谢眺和自己曾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心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由秋及人,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壮志未酬身先老,写尽悲秋之情和悲凉之意。
说来奇怪,这张秋意寥阔有点东方意境的照片,是我在新西兰拍的……
3
青春不再,人生苦短
秋天万物由盛转衰,让人感慨时光流逝,我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然而,如果秋天的意象全都代表悲愁,也就没了新意。
如果换个角度,秋天清朗高爽,绚烂多姿,是收获的季节,也可让人喜悦、满足甚至振奋。
去年国庆期间,我带花生一起游荡了母校北大,未名湖边已添上几分秋色
所以,也有诗人别出心裁、不落窠臼——
别人都写悲秋,我却偏偏写悦秋,人家都写失意,我就可以写励志。
像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清新的意象,带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期待。
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让人感觉心胸开阔、积极乐观。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秋天可以是悲壮的,也可以是雄壮的,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秋天,也完全可以催人奋进、给人力量。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取的秋季古诗也多偏清新、乐观,更符合孩子的心境和心态。
其实,孩子写作文也是一样的,如果能够脱离俗套,写出新意(当然要出于自然),是一种更有创意的高级写法。
文章来源:海淀花生妈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