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和规则,复杂的事情,简单聊清楚

本文来转载自 “鲁智深闯海淀(ID:andrew-haidian)” 2020-9-29

作者: P姐

还记得前几天那篇么?

来,帮大家回顾一下,我做了一次问题征集,问题是:你陪娃玩桌游的时候,最困扰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我统计总结了一下,就四条:畏难,怕输,不专注,不守规则。

鸡汤那篇我聊了畏难和怕输,今天这篇我要聊聊专注和规则,这大概是十一前的最后一篇干货了,你们要珍惜我

先说专注,这件事不仅娃要学,我们大人也要学。

知道要放假了,大家的心情都比较荡漾,我直接来提纯观点。

第一,有没有建立好专注的环境。

不知道仙女们还记不记得我的故事,我是什么时候学会专注的呢?

答案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天很蓝,水很绿,人很少,车很稀,乌鸦倒是不少,P姐很无聊,于是潜心学术,品出了专注的意义。

所以,当你要求娃专注的时候,有没有先把专注的环境建立好呢?

比如,我在陪安德鲁读书的时候,家里任何一位摇着一步三晃的步伐靠近,并企图说一些毫无意义的片汤话的时候,都会瞬间接收到我冷酷如秋风扫落叶般的眼神,随后便会知趣的缩回屋里去。

不会这种眼神的,多看看黑帮片,练习一下。

再比如,有个仙女问我,娃上网课的时候,总是会随手抓橡皮,小纸团在手里玩,特别不专心。

我回她:我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就马上把东西拿走。

她说:“可是我拿走,她就会跟我要回来。”

我说:”那就提前把桌面清空,不要让她有拿到的机会。“

当你觉得你娃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而你又控制不了娃的行为走向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清空,尽量减少让注意力分散的元素出现。

第二,不要要求娃去专注,要引导他控制不住的去专注。

啥意思呢,我举个小例子。

最近我在看一个剧,《我,喜欢你》,开始朋友跟我强烈安利的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大叔和小姑娘,俗不俗啊!“,“小甜剧嘛,不都那么回事!”

看前两集的时候,我一边1.5倍速放着剧,一边还刷着手机,超级不专心。

然而,两集过后,真香了!

不仅盯着屏幕一秒钟不肯错过,有人半截来打扰我,我还会送上一句:“滚一边去”,专注的不得了。

明白什么意思了么?娃也是一样啊,你不能在刚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求娃:“你得专注啊”,只要他不专注了,你就怀疑娃:“这专注力有问题啊!”

你至少得把他领到“真香”“半真香”的状态,再开始期待专注这件事。

具体怎么领,这又是值得写上一篇的问题,我们先预约上。

第三,不要用指标去随便定义娃。

当了妈之后,总是会有这个毛病,小的时候看着标准界定身高体重,奶量够不够,辅食行不行;

长大了又看着各种标准,哎呦,该说话了,咋还不会说,4不4傻?!这个年龄专注力应该有20分钟,这才10分钟,猴怎么就蹦走了,是不是没进化完全?!

标准用来参考,没有问题;但如果成为焦虑,大可不必。因为一定会有个体差异。

拿我们自己来说,专注力真的达到一个成年人的标准了么?我觉得也未必。

与其用标准去界定,不如用自己的感觉去规划,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你的娃。

比如每天晚上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分成很需要专注的(读书,玩一些脑力玩具等等),和不是那么需要专注的(瞎蹦跶,重复已经很熟练的事情等等)。

如果你大概心里有数,娃能专注的时间是多长,那么就把最需要专注的安排在他精神最好的时候,并且在时间上,把专注的和不那么需要专注的穿插来安排。

这样的话,一段时间集中的用脑,娃肯定会累,中间穿插一个不是很费脑的调剂一下,放松之后,再安排一个费脑的,娃接受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说完专注,再来说规则。

借用一位仙女的金玉良言:桌游很多时候是自定规则玩的,游戏体验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帮他去理解规则,接纳规则是桌游很大一部分的意义所在。

再举个我们自身的例子,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件挺需要创意的事儿,刚接到觉得挺兴奋,准备大展拳脚了。

结果,领导咔咔搬过来几个栅栏,“自由发挥没问题啊,但是这个最好这样这样,那个最好那样那样,这些都得这样这样,好了,你自由发挥去吧。”

这时候什么心情,“我。。。去你的吧!”

娃也是一样,刚收到新玩具,挺美,“哎呦,这小兔子挺可爱,捅咕捅咕”,“这小积木真美,瞎乱搭一搭。”

然后你扛着栅栏,哦不,题卡来了,“打起精神来啊,燃烧你智商的时候到了,来,我们先做第一题。”

娃什么心情,“我。。。去你的吧!”

有些仙女可能要说了:“你说我买个桌游,我就是想省省心,这还得自己想规则,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别急,没有想的那么复杂,继续举一个仙女的例子,她陪娃玩睡美人迷宫,是这样引导的。

她负责演公主,大喊:王子加油!王子加油!

她闺女带着王子来到城堡下了,她就嗲嗲的说:“王子,快带我出去吧!”

戏精化的一个表演,娃就玩的超开心。

假如娃想跳墙,你也可以用公主的口吻说:“王子啊,你咋跳墙了呢,太危险了呀!你快回去快回去!”

再比如日与夜这个桌游,娃可能不想照着题卡来拼,你就可以说:“今天的大party有dress code,我们得按这个穿才能入场呀,快点,party时间要到啦!”,给娃搭建一个故事性的前提。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两个主旨。

一个是,把规则用故事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它不要那么冷冰冰的。

另一个是,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让你自己也沉浸到游戏里。

为什么要让自己也沉浸呢?如果你玩过密室逃脱应该会有感受,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你可能并没有进入状态,可只要你旁边的人非常投入,你就会被感染到,不知不觉的就投入进去了。

而我们让自己去沉浸游戏,就是为了用自己的投入去带动娃,感染娃,让他感受到规则的魅力。

现在安德鲁已经不用这些勾搭了,他自己已经有了要闯关证明自己的欲望,我只负责在旁边把彩虹屁吹好就行了。

不管是畏难,怕输,不专注还是不守规则,遇到问题之后,老母还是要保持心态平和。

女人嘛,心态一暴躁,就容易说一些片汤话,这种话只表达了情绪,没有包含任何有用的解决方案,比如”你不能专注点么!”,“你怎么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你能不能好好玩了,不能好好玩,憋玩了!”

结果就是,你气的够呛,你也觉得你说了很多,可是娃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因为听了这些没有任何信息的话的娃,也属实不知道该咋改变。

所以,再遇到问题,尝试着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表达问题。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