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这本书,却写出了教育的哲理: 教育不是致富的彩票

本文来转载自 “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 2020-9-30

作者:诞姐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著作《贫穷的本质》。

这本书的作者去年还引发挺大争议的,有些人认为他们得诺贝尔奖实至名归,有些人则认为他们的研究配不上诺贝尔奖。

说实话,我自己觉得这本书挺好的。里面指出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贫困人口的问题,也是当代中产阶级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研究和反思。

作者有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棒,话是这么说的: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这段话简直是至理名言,我们这一代的中产,其实是时代造就的,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随大流的读书、选专业、找工作,然后碰巧赶上了经济的腾飞而从底层人群跃升为中产。但其实仍然陷在巨大的信息差里,以及缺乏对社会本质规律的认知。

书里有一张著名的图——贫穷陷阱:S形曲线。

图中,横坐标是今天的收入,纵坐标是明天的收入。

对角线是一条直线,意味着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

处在“贫穷陷阱之外”(也即深色阴影区)的人,他的资产在增值,能力在增值,他们收入移动的轨迹是从B1到B2,B3,明天会比今天更有钱,也即越来越富。

而处在“贫穷陷阱”中的人,他每天赚的钱大部分都被支出了,能力也没有增值,他们收入的变化轨迹是从A1到A2,A3,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变得越来越穷,最终在N点陷入贫穷困境。

我们经常自嘲的“处在中年危机里的社畜”,说的赤裸裸一点,其实很多人就处在隐形的“贫穷陷阱”里。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逃离贫穷陷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是什么把我们困在了隐形的“贫穷陷阱”里。

1
对教育的病态期待

处在“贫穷陷阱”里的家庭,把教育看作是花2元钱博取500万大奖的机会,因为没法靠自己,所以把全部的赌注压在孩子身上。

作者说,他们在一个农村地区,组织家长做亲子拼贴画,组织者提供了很多图片,比如乡村景象、渔船、椰子树、豪车等等。

结果,家长们完成的拼贴画看上去都大同小异:

拼贴画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黄金及钻石首饰,还有各种时下流行的名车模型。

这也反应了家长对教育及孩子的期望。

书里做了个调查,在穷人爹妈眼里,有70%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获得一份政府工作,这就意味着可以有稳定的收入。

但实际上,中学毕业就能获得这种工作的人,只占到33%。

不考虑概率、急于求成的心态,会带来一个后果:

在他们心中,在教育上的投资和回报并不成正比,很容易就失去耐心。

你看和我们很多家庭像不像?

许多中产家庭很多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资质和天赋,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早培班,于是也一个劲的让自己去学奥数,恨不得人人都是奥赛金牌。

人大附中的早培班每年只招不到180个人,但是每年都有超过1万多孩子报名,大量的孩子在陪跑中成为炮灰,以至于早培班招生简章都跑出来劝退“望子成龙”的家长:

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约为1%-3%,本实验项目针对的是这部分超常儿童,请家长慎重考虑后报名。

之前看过报道说穷人爱买彩票,2015年美联储的一项调查显示,46%的美国人存款不足400美元,却平均要花300美元来买彩票。

中产何尝不是把教育当成买彩票博中头彩的机会?一个家庭倾其所有把财富投入在孩子教育上面,动辄还有不少妈妈放弃自己的人生,就为了监督孩子学习。

这其实都是对教育的病态期待,而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急功近利的追求,恰恰毁掉了整个家庭从贫穷陷阱里爬出来的可能性。

2
贫困陷阱里的信息差和死顽固

作者去了很多最贫穷的地区,他们观察到很有意思的现象:

穷人爹妈有钱了更愿意买口味好价格高的食物,而不是有营养且便宜的食物;很多贫穷地方的小孩仍然营养不良,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爹妈并不知道怎么理智的购买食物。

穷人爹妈就算孩子营养不良也要花钱买电视或者其他“廉价奢侈品”;

穷人爹妈更加看重面子,很多贫穷地区,给家人办个葬礼会花费家庭年收入的40%,办完葬礼后就没有积蓄了;

穷人爹妈更加顽固,不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正确膳食和医疗观念。

执着于错误的理念、无比重视面子、注重当下的享受,是所有被困在“贫穷陷阱”里人的通病。

很多家庭到现在也是执着的认为:孩子就该挨打,就该承受父母的辱骂,因为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

也有很多家庭一直逼孩子学习,结果他们坐在孩子面前看电视打游戏,美名其曰锻炼孩子专注力。

时代在进步,脑子里的观念却没有进步,并且还要阻止孩子进步。

最关键的是,这种因循守旧是自己不自知的,当别人指出时,他们也会固执的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信息差”是一个牢笼,不知道由内而外打破这个牢笼的人,就会一直被关在里面,也即在贫穷陷阱里无法自拔。

破解之道

如果非要一句话总结这本书的精髓,那就是贫穷陷阱是因为把生活过成了死循环:

大脑很早就封闭了,不再接受新的信息;

没有新信息和新能力的进入,生活就一直困在之前的节奏里,甚至越过越差;

因为生活并没有好转,所以把教育放在下一代身上,教育像一张彩票,解决的是自己没法努力实现的梦想;

生活里无法等待长期的回报,要么要么就享受当下的挥霍,要么就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就在贫穷陷阱里爬不出来了;

最后继续坚持错误的观念,代代循环。

这本书里研究了大量的现象,但对于如何摆脱贫穷陷阱,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招:

外界的资助很多时候是失效的,最关键的是身处贫穷陷阱的人要试着开放自己的大脑,多接受成体系的知识,多提升自己筛选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并且不要期待事情一下就有转机。

不仅对于生活如此,对于教育也是如此。

首先,端正对教育的态度,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教育是脱贫的投资,而非致富的彩票。

家长要降低对于教育过高的预期,过高期待的破灭会导致家长和孩子信心的迅速丧失。

 

另外,也不要总想着弯道超车,先关注孩子的基本技能,这些学扎实了再去补充其他的,饭要一口口吃,教育要一点点来。

不要期待十年寒窗,就打破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可能是面对教育与财富最正确的态度。

听起来有点让人丧气,诺贝尔奖得主也没什么大招。但也许真正的大实话也就是如此吧:

想要脱离贫穷陷阱,需要你把人生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看的更加长远一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这里汇聚了传说中的海淀、西城、顺义妈妈,我们因为工作与地域的关系,能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帝都妈妈的育儿新认知和京城新生活。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