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是越长大,“坏脾气”越升级了吗?一言不合就开哭……

本文转载自 “大J小D (ID:jiayoubaobao2015)” 2020-10-30

最近留言收到不少朋友求助,普遍集中在,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哭,而且最要命的就是还劝不住,哄不好。

1

小D怎么啦?

先来和大家聊聊视频里的前因后果吧。

起因是我们在公园早锻炼,后来顺道去了游乐场,玩了两次碰碰车,然后小D就不肯回家,想要继续玩了。

因为玩之前就说好玩两次的,所以就严格执行,大家视频里可以看到,先生是拖着她的滑板车往回走了。

其实关于“约定”这件事,小D已经很明白了,在我们家,说好的事情就是说好的,基本上很少会有“破例”。

所以从视频的一开始可以看得出,她就是哼唧一下,来表达失望或者撒娇。

事件的转折点在于,先生去“招惹”她了,学了几下她哼唧的样子,小D估计感受到被“冒犯”了,就一下子爆发了。

后续是怎样呢,我们一家三口在马路边上找个人流稍微小一点的角落坐下,等待小D的这场情绪暴风雨过去。

我女儿小D,6岁,大哭大叫又加跺脚,大概持续了10分钟左右,才慢慢冷静了下来。

2

从不在发脾气当下教育

老朋友肯定记得,我从小D 2岁不到就开始写各种倔强、高需求、高自我孩子如何进行管教引导。

那时的这篇标题,至今仍然是我在面对她情绪失控时非常有帮助的“鸡汤” 👉倔强熊孩子是“绩优股”,关键我们要会正确管教引导

在这方面“无能”的我,过去六年中,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不仅自己做到了,也让先生理解并且做到,那就说不在孩子发脾气的当下进行教育。

孩子发火的那个当下如何引导,我现在一直把它看作是,如何加入孩子的“情绪舞蹈”中。

任何的管教引导都是需要进入孩子的频道,发火的孩子就好比已经开始了一支高昂的尊巴,这时你去拉着她跳慢三步(说教,希望她冷静下来),基本上只会“火上浇油”。

等待这支舞蹈的“高潮”慢慢退去,然后我尝试一点点地加入她的舞蹈,再逐步拿到舞蹈的掌控感,变成我的主动,孩子跟随。

这也是我之前反复提到的三步走:

1、等待陪伴,让孩子慢慢冷却;
2、伺机而动,看到孩子哭声减弱,或者换气的刹那,提醒她深呼吸等冷静的方法;
3、等到孩子完全冷静了,大大的拥抱,肯定她能够自己冷静下来,和她确认妈妈很爱她。

这些方法,各种育儿书、育儿文章都会讲,不管是几步,本质都是差不多的(更多具体方法,点击文章开头的标签#管教引导)

但很多父母,包括以前的我和先生,都是很难去把握这个度,和介入的时机。

后来我就提出了“情绪舞蹈”这个词语,有一点点跳舞经验,尤其是双人舞经验的,一下子就能很好理解了(小D爸爸就是这样一下子秒懂了如何做)。

那肯定会有人问,为啥孩子发火当下不能教育呢?这么由着她,不就是“纵容”吗?

人本质都是冲动性生物,发火的当下,我们都是受情绪脑支配的,情绪脑最擅长的就是,fight or flight。

这时我们的干预,就是对情绪脑进行挑战,被挑战后的情绪脑就会出现本能应对,抗争或者逃避。

而父母本身也是人,“管不好”这件事的后果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而是很多父母自己的情绪脑也会被激发,于是就会出现,事件升级,但问题却没被解决。

可以允许情绪脑冷却,慢一拍处理孩子的激烈情绪,这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

很多提问说,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哭,而且不听劝,其实谈的是,他们已经开哭后的当下情景。

这个情景下,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是“不听劝”的,大家要意识到这个问题。

3

打扫通往理性脑的道路

等到孩子冷静后,我们就需要复盘,帮助孩子理解刚刚发生了什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下次遇到可以怎么做既不需要哭,又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 如何复盘

看到这,我知道有朋友肯定又要说了,看过你文章的,这叫复盘,你很多文章都会反复提出这个概念,但今天看来,小D似乎仍然没做好呀?

哈哈,是啊,我花了六年时间在做这件事,所以我前面不是已经说了,自己“无能”,小D的情绪崩溃是真的经常崩溃。

育儿教会我的一个真相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立马能解决,但“没解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努力。

生命是个持续的过程,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就是有意义的。

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可以慢慢学会本能使用情绪脑的时候,主动调动自己的理性脑。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情绪脑通往理性脑的通道是个很脏,堆满杂物的过道。而父母养育的工作,我上面提到的复盘,就是做打扫工作。

每个孩子的秉性决定了这个过道的“脏乱”程度,如果你运气好,也许这个过道本身杂物就不多,孩子慢慢长大,自己也就处理了。

如果你运气更好(比如和我类似),那么我们就需要锲而不舍地来打扫这个过道。

要知道打扫过的这个过道,哪怕还没有完全干净,肯定要比之前的强。

举个小D的例子,尽管大家看到的是,她6岁了还是经常情绪崩溃。

但我看到的是,她发火频率越来越少了,发火后冷静下来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她自我安抚冷静的手段越来越多了;她对于自己情绪的觉察也越来越精准了。

从结果看,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但即使我这个大人也有很多的空间,何况她这个孩子呢)。

但从过程中,我看到了她很多很多的进步,这是我很为她骄傲的。

这也是有了女儿后,她教会我的,比起负面情绪,我更加害怕混乱情绪或者压抑情绪。

比起跳过无数步后的懂事乖巧,我更愿意提供小D这样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抗争、呐喊、冲突,然后慢慢理解、应对、共存。

成年世界能够“自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和先生如今在做的,就是让小D自己摸索到和自己相处的方法。

我若自洽,你奈我何,我30岁以后慢慢懂得的道理,希望我的女儿在我们温柔的力量下,更早地明白。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