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小花生网 (ID: xiaohuasheng99) 2020-1-22
作者:花友@gldou
又到每周四的“真实英语故事”时间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颇有“波折感”的大童英语启蒙经验…
花友@gldou 是就职于高校的副教授,队友更是一名高中班主任,双“教师”家庭。可家里却有一个老师既不会表扬、也不会批评的普普娃,快6岁了英语启蒙还没动过一下。咋办?立刻开始吧!
至今,她家娃英语启蒙快五年了,总结一下:
5岁半-6岁半:一年读到桥梁书《Fly Guy》
6岁半-8岁半:水平大幅倒退,用一年追回进度
8岁半-10岁半:裸考过KET,娃却不爱读非虚构
10岁半至今:裸考过PET,一切终于走上了正轨…
这一路还挺坎坷的,她感慨:
老师也拿自家娃的学习没什么办法,太忙了。说到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到底才是正经事儿。我们这一路,读的书不算特多,鸡飞狗跳却一点都没少…
其中,她带娃“迈过”各个关卡的经验和心得,她引导自家娃进行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的技巧与方法,都很值得借鉴和参考…
感谢花友 @gldou !
本文由花友 @gldou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家在江苏徐州,虽然江苏是个教育“先进”省份,但徐州在江苏算是“垫底”的。我们是双职工家庭,队友和我都是老师,但说实话老师在给娃启蒙这个事儿上没有职业优势…
队友在高中当班主任、是个理科老师,一周回不来家几次,挺忙的。反观我,在高校当副教授,虽然搞科研也算忙碌,但至少是能回家的工作节奏。所以娃基本上从小是我一个人带…
娃是普娃,我一直想着让她多玩玩,小时候没给她做任何启蒙。所以,我们的英语启蒙起步比较晚,快6岁才开始。走到今天有五年了,娃通过了KET和PET,也真正爱上了英语。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鸡飞狗跳、坎坎坷坷的五年长路吧…
娃的PET踩线拿了优秀…
5岁半-6岁半:阅读、阅读、阅读
学校里老师带着娃读,学校外我带着娃读…
回忆起来,我家小普娃能有这个成绩,与她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是分不开的。我的工作也很忙,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要起大早,把她第一个送到幼儿园。每天放学的时候,还要把她放在幼儿园晚托一小时。保育费多退少补,人家都只有退的份儿,只有我家的永远在补。娃就是一个放养的状态…
这时候也没精力、心思给她启蒙,就想着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过早的鸡娃了。直到她大班时,我刚好有个评职称的机会,需要有一年出国经历,申请到了公派访学项目。想着就趁这个机会带她出去开开眼界吧,学学英语。刚好她出去一年,回来上小学一年级。有个英语环境,又不耽误上小学,也算是个契机。
这里人文环境很好,我带孩子周末出去买菜,坐地铁时看到很多人在看书..
于是我自己一人带着娃踏上了飞往波士顿的飞机… 给她办入学手续的时候,需要先去教育局测试她的英语。测完后,老师喊我进去交流测试结果,毫不意外,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娃只认识 cat 和 dog 两个词。挺担心她适应不了环境的…
结果是我多虑了,娃第一天放学时,我特意早早结束工作,从实验室提前赶往了学校。到学校时候她的老师正在送孩子们上校车,老师开心地告诉我娃适应的很不错,度过了很愉快的一天。
幼儿园的Anchor Chat
当时不明白,一句英语都不会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度过的这一天的呢?娃跟我说,听不懂没关系啊,看动作、打手势,猜意思不就可以了。后来我恍然大悟,这是不是和现在的TPR教学法还挺像的?有时候给娃英语启蒙真的不必顾虑那么多,动作、手势和图片等等,啥手段都可以用上,娃能理解的。
这期间,学校主要教简单的单词短句和自然拼读,读一些绘本。自然拼读从字母教起,贯穿在日常教学中。
学校的课程表,学校内容很少,真的很轻松愉悦了…
这样大概过了半个月,她差不多能把日常用语听得七七八八了,也能说一些简单的短句。当然,这段时间里我每天自己也会给她加一点“料”,看看《海底小纵队》这样的原版动画片…
国外的学校都很重视阅读,娃的学校每周都会让他们从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书带回家。而且学校给他们每人都安排了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当他们的 Reading Buddy,这个 Reading Buddy 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点去给他们读书。
这个Reading Buddy 其实作用很大,相当于帮每个小朋友找到了一个小老师,那种年龄相仿的亲近感,让他们沟通起来更加顺畅。所以,找个小学伴,能玩的来、能学到一起,还是很有用的。
Reading Buddy 在 Valentine’s Day送给娃的贺卡
重视阅读还体现在哪呢?学校每到放假前,都会召集家长开会,给家长讲记忆曲线、讲阅读的重要性,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坚持阅读…
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很快,我们也在公共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周末或者下午放学后我们都会去图书馆看看书。刚开始,是我给她读,慢慢地她也就可以读一些简单的绘本了。
图书馆也有面向小孩子们的手工活动和绘本讲解,我也经常带着她参加,也是她学英语的好机会…
在 Cambridge public library 参加一个做手工的活动
总结下来,我们在国外的这点经历,对花友们来说有三点比较值得参考:
1、不用怕娃看不懂、读不懂,手段都用上。娃自然会理解…
2、重视阅读、重视阅读、重视阅读,重要的话说三遍。一年时间娃能读到桥梁,和我们课外大量阅读根本分不开。不是有了英文环境就一劳永逸的…
3、Reading Buddy 可以有。一个小老师、好学伴,对提升娃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挺有用的。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这一年,娃从一句英语不会,到可以读《苍蝇小子》、可以写一些简单的句子。总体来说,听说读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地提升,但走得不算快,读的书也不算很多,200-300本吧。只能说在国外认识了很多风土人情…
《苍蝇小子》内页
6岁半-8岁半:退步、阅读、恢复
娃的英语水平大幅下降,还是得坚持阅读啊…
我们回国的时候国内已经开学了,我们也没做过幼小衔接什么的。虽然没有跟不上,但也就是堪堪表现中等。老师的夸奖名单里,没我家娃;老师的批评名单里,也没我家娃。我也实在觉得校内英语简单,于是,开始的半年我们真的就只注重语文和数学。
这半年,由于我的疏忽,我们并没有把英语阅读的习惯坚持下去,她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下降到啥地步了呢?上线上外教课时,外教反映,娃虽然能听得懂日常用语,但是已经完全不习惯整句输出了。
后来发现这个情况,我开始每天陪她读原版书,也给她报了培训班。也就是在培训班入学测试的时候,发现她只会看字拼读,不会听音拼写。在国外的这一年,学校的自然拼读没学完,她也没得到充分的练习。(国外的自然拼读通常要学上1-2年)
于是,我们从分级读物开始,开始是我读一遍、她读一遍,一本重复两天算过。同时,读的过程中,发现有生词,就给她写出来,用词族 word family 给她分类。
Word Family,简称词族,也被称为形声词族 (Phonogram)。是拥有共同音素和发音模式,其词头或词尾由发音相同的字母组合而成的一组单词。比如,hat 和 cat,就是属于同一个词族。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英美儿童读物中的生词大量都来自 Word Family,如果能专门学习这些词,学会发音规则、拼写规则,也顺便学会是啥意思,对早期阅读很有帮助。
如果实在是她记不住的单词,就用写在小黑板上,让她一起联想有哪些词同属于一个词族…
小黑板上的词族…
娃在国外没把自然拼读学完,国外的自然拼读通常要学上1-2年。所以我们的小黑板上也常出现自然拼读的相关规则…
也会用词汇策略 Word Strategies 带她解决词汇问题,比如反义词 large 和 small,同音异形异义词 hole 和 whole…
所谓词汇策略,也就是英语词汇的规则、规律、关系(rules, patterns, relationship)
我们这一年多,培训班其实没有上成。报的培训班迟迟没有符合娃水平的班级,说是只能等最低级升上来才行。徐州的某思也是2019年才进驻的…
不过,我们读完了整套《I Can Read》和《兰登分级读物》,大概有300-400本吧。书是我从波士顿背回来的。在国外时,社区会组织卖书市场,当时官方提示就是让孩子去自己挑书。娃钟爱《I Can Read》,大概因为这里面有她出国之前喜欢读的《贝贝熊》。
《I Can Read》第一级饼干狗系列…
我们这个阶段没读《RAZ》和《牛津树》,就是按照孩子的兴趣,把这两套书读完、读透了。后来娃自己慢慢也能读,我就不陪着了。总算拉回了回国之前的水平…
感慨一句,阅读之路真是一点也不能松懈,贵在坚持。开始再早,中途疏忽一样翻车;开始再晚,只要坚持一样有效。
《I Can Read》第二级纸片人大冒险内页
8岁半-10岁半:阅读、听读、KET
只要阅读基础够,裸考剑桥考试稳稳的…
转眼娃8岁了,这时候我开始给她衔接《RAZ》和《牛津树》。《RAZ》是在ABC Reading上读的,从中间的级别开始读起,坚持了295天。也读了《牛津树》的第4-9级…
《牛津树》第9级内页
当然,娃也不是一直都很配合的。对她不喜欢的书,我逼着她看,那就一定是鸡飞狗跳。我们读书也一直快不起来,多不起来…
那段时间曾经做过EXCEL,记录娃每天读了啥。有一次队友回家,我惊喜的晒给他看。他回我一句:以为你们读了得有上百本了,每天鸡飞狗跳的,怎么才读了这么一点…
读的书真的不算多的…
后来,我给娃推了《疯狂学校》,在她刚开始读“疯校”的时候,我是陪着读的,而且要求她放开声读。
慢慢地,我不陪了,也不要求她放开声读了,这个时候她已经非常喜欢这套书了,要求我买了全系列的“疯校”。
《疯狂学校》内页
女儿的代入感非常强,经常要演给我看,“倾听者”里也是疯校,走到哪儿都听,简直入魔了一般。
总算读完了,我趁机给她推荐《Who Was》和《A to Z Mysteries》… 记得她读《Who was Neil Armstrong》时,里面很多词不认识,读得很费劲,我也跟着着急。一直读口水书的问题显现出来了,非虚构词汇量完全不够。
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还是让她先读《A to Z mysteries》,毕竟这一套书是虚构类。
图片《A to Z Mysteries》内页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她读完这套书兴致很高,自己选了《神奇树屋》…
《神奇树屋》内页
她很喜欢历史、人文,我还是想趁机推一推《Who Was》。之前一直读口水书,我们迈向非虚构已经算很晚了。想办法吧…
这时,我开始让她读中文的相关书目,比如《名人传》等等… 还听一些中文的文史课程,天天听、天天听、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终于,有了这些背景知识,配合上中间的不间断阅读,娃能读《Who Was》了…
《Who Was》内页
带着这样的基础,娃裸考了KET,顺利通过…
娃实在是个不喜欢刷题的…
读 Who Was 的时候,我会找对应的纪录片给她看,比如林肯、肯尼迪,还有关于欧洲皇室的,这些纪录片也是英文的,既可以帮助她消化书本上读到的知识,也练习了听力,一举两得。
爱奇艺上的《欧洲皇室秘闻》
同时,读 Who Was 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读完一些作家的传记,她就很想去读这位作家的作品,起到了刺激阅读的效果。例如:
女儿读完马克吐温,就把书架上早就买了一直都没翻过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翻出来看了,而且跟我说马克吐温的书很好看,要我多买一些。
也正是读了J. K. Rowling了以后,才激起了她读《哈利波特》的愿望…
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了《哈利波特》的1-4本,后三本因为家里没有大字版的,她的眼也近视了,我不让她看,她才只好作罢,改成听哈利波特了。
《哈利波特》内页
江苏复课的比较早,娃没地方吃饭,得家长送饭。没地方休息,就在车里吃饭。我每天都给娃带一本书,每天中午吃完饭之后在车上看书,看完去上学。那时候看《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内页
娃的视力其实不太好,所以后来就慢慢让她听的更多了。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放音频… 娃每天坐校车上下学,她会拿着倾听者上校车,一路听。放学之后,一进家门就开始放音频。
她还能一心二用,边做作业边听。我不信邪,听完之后让她做AR系统上的QUIZ,结果她不仅10分钟就做完了,还全对。这是她一年读下来的书…
我们不仅读了这些书,还在AR系统上把QUIZ都做完了,也就是说娃是真正理解了这些书的内容的。娃校内的作业并不是特别多,她一般在学校里或者在校车上做完作业,这是她近视的很大一个原因。
但这样,她有了大把的时间读原版书和听音频。每天晚上,我们俩一般都会坐在一起,她做作业、看书,我工作,岁月静好。
我们娘俩后来一起岁月静好的小书房…
这个阶段,我做的主要就是陪读,适时地放手才是对的。我只要给她找书、找音频就行了。
在老房子里,难得的一家三口在一起学习的时光…
10岁半至今:PET
写在后面,这一切都得益于原版阅读…
接着,2020年年末,娃又去裸考了PET,压线优秀..
说实在的,PET真的基本没准备。还在过超长寒假时,我逼着她把PET单词过了一遍,但也仅限于前一半。后来我开始上网课,只能买个小本子扔给她,让她自己抄一抄得了…
试卷做了一份多一点,第二份试卷连阅读都没做完。到了10月底的时候,终于意识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就用了一周时间,每天晚上看看褚连一的PET考前冲刺班的录播课。了解了题型,尤其是口语的题型和答题技巧,就这样轻装上阵了。之所以能通过考试,应该是得益于之前这一年三百多本的阅读。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推动真的非常重要,并不是交给老师和培训班就一劳永逸了。身边有个朋友的孩子,小学五年级了读不懂《小猪小象》。
为啥?因为一周三次培训班,回家啥也不读、啥也不做。不仅没什么成效,孩子对英语也毫无兴趣可言… 引导孩子多阅读、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总的来讲,我和娃的英语启蒙之路不是一直“岁月静好”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鸡飞狗跳”的状态中… 后来我明白,很多时候你太压着孩子,孩子的兴趣就全无了。于是,我开始跟娃交流我遇见的一些难题。比如,用中文上课还没上明白,就要用英文去上课了。娃会告诉我,妈妈我们一起学英语吧!
眼看着娃也进入了 Read to Learn 的阶段,最近在读《The Story of the World》了。
《The Story of the World》内页
好,那就跟娃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全文完———–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