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3招“回怼”亲戚的“各种比”,还能充分打开思辨能力

本文转载自 “大J小D (ID:jiayoubaobao2015)” 2021-2-3

快到春节了,我的一个好朋友群里面都在聊春节亲戚朋友爱比较孩子怎么办?

我算是没经验的选手,就默默看她们聊天,不得不说的确有一点点出乎意料的(捂脸~)。

从小D 3、4岁开始,一般都会让她去独自面对外界的社交难题,但有一些“超纲题”,我会提前预热。

春节走亲访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点点“超纲”的,那么今天就先来个提前准备,算是借着笔记,临时抱佛脚,总能有帮助的。

1

比身高体重

你是姐姐还是妹妹啊?
姐姐。
胡说,你看看,你比她瘦(比她矮),怎么会是姐姐呢?

这个场景我是真的会预见小D会遇到,她是瘦小型,回国后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怎么办?

这几天和小D聊聊,什么是姐姐?什么是妹妹或者弟弟?

姐姐和妹妹的差别是年纪,我是6岁,如果别人是5岁,那么我就是姐姐。
姐姐就是我比她早出生啊,她的出生年份比我晚,我就是姐姐。

还有吗?什么是姐姐呢?

姐姐就是更厉害的人,我力气更大,我学的本事更多。

你们看,追着问的时候,小D也会拿一些外貌特征来作为“姐姐”的标准。

如果是这样的思维模式,春节里大人一逗,肯定就懵了啊,“对啊,我比她矮,为什么是姐姐呢?可我明明又是姐姐啊?”

我告诉小D,姐姐哥哥妹妹弟弟都是称呼,是根据年龄来定的。因为你多生活了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你会比弟弟妹妹显得力气更大,学到的本事更多。

但这并不绝对的,因为有时弟弟妹妹就是比你晚出生一丢丢,那么就有可能他们和你差不多,说不定有些地方比你还厉害。

所以啊,姐姐就是根据年龄大小(根据辈分来的,我至今还没搞清楚,我就不给小D搞脑子了,大家理解哈)。

这是上周和小D聊的话题,昨天小D临睡前还和我说,妈妈,你知道吗?爷爷年龄比爸爸大,但是力气肯定没爸爸大。就像你说的,哥哥姐姐也不一定比弟弟妹妹厉害。

有些道理日常生活中聊聊,就好比种子,播种下去了,孩子自己的土壤会让它们生根发芽,这就是“开悟”。

自己想明白的道理,自己就能有理有据地去回应了。

对了,这个对话里,其实藏着的就是思辨能力。

去定义概念,然后也去定义概念的反面,就是哪些不是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辩证看待事物。

2

比宠爱

你家多了一个弟弟了啊?
对的,我当哥哥了。
那你爸爸妈妈肯定不喜欢你了,都去喜欢弟弟了。
你看,弟弟那么小,那么可爱。

这个我家不会发生,但应该很常见,我当年还不是妈妈时,每到春节就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而孩子总是面红耳赤在拼命说,不会的,没有的,结果大人就越逗越开心。

二胎家庭,小的如果也大了,其实问题不大,手足情互相帮忙,小孩童言无忌,直接就“怼”回去了。最怕的就是老二还是宝宝,亲戚们就盯着老大逗。

春节来临之前,二胎家庭可以来个“去年我们有什么变化”的讨论。

爸爸坚持锻炼了,妈妈剪短发了,宝宝学会骑自行车了,我们家庭多了一个新成员了。

然后顺势再聊聊,喜不喜欢这个新变化,慢慢把话题引到这个“多了新成员”的变化上。

这是我日常经常使用的小技巧,谈论某个话题时,我不会单刀直入,而是从一个更大的话题入手,这样小D会没有压力,也能更加随心地分享。

趁着这个机会,也正好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孩子的确有喜欢,也会有抱怨。

我喜欢弟弟,他和我小时候很像;
我不喜欢有了弟弟后,妈妈都不怎么陪我了。

这时,我们可以抱着老大好好来个掏心窝,聊聊我们的困难,也让他明白,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永远爱他的。

先给孩子一份确定感,那么这个孩子面对亲戚的逗,也就有了坚定感,可以无比自信地回答,不会的,爸爸妈妈永远爱我,我们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就是多一份爱。

对了,这个对话里,其实有个克服公共演讲紧张的小技巧。

就是每次大场面前,自己脑海里去想象,自己曾经演讲得很好的画面,调用自己的感官,越具体越生动越好,会有帮助。

孩子面对亲戚的逗,也会调用曾经的画面,只不过小孩子的记忆短,所以趁着这几天,植入一些确定的表达爱的记忆,也会很有帮助。

 

3

比成绩

你们这次期末成绩多少分啊?
我全部得了A!
我得了两个A!
你呢?怎么不说话啊,我听说有人得了C。
哎呀,得了C啊,这么落后,真丢人。
得了A的都是好样的!

这个也许会发生,那么大概率小D就是那个“好丢人”的孩子了。

我自己的判断是,小D不会有困扰,她大概率会回答是,那我XXX得了A啊,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

小D是个慢孩子,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好,而且脾气急,也会畏难。

她现在的蛮多话,其实都是我过去6年里,反复反复对她说过的话,如今已经成了她的思维模式。

如果你的孩子暂时还没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这几天还是值得和孩子聊聊,帮助他们学会应对的。

当然这里也提醒一下,哪怕没有亲戚逗,期末考试成绩也要和孩子好好聊聊。之前写过,今天不展开了👉“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挫折教育要从幼儿园的第一张奖状开始。

说到底,他们如何应对别人“逗”的反应的底气是我们家长给的,我们怎么解读孩子的成绩,我们如何面对孩子考得不好。

强调暂时– 我这次XX得了C,但只是暂时落后,我会努力追赶上来的。
强调过程– 我今年学会了XX,我从之前的XX,通过练习提高了。学习的目的就是“慢慢进步”。

这样的对话里,其实藏着的是抽离心。孩子进入社会,就要被比较,我们这些成人到现在总还在被比较。

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总是会因为别人随口一句比较而耿耿于怀,闷闷不乐很久。

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心里织一张网。而要让这张网温柔又有力量,就要有抽离心。

所谓抽离心就是,当别人拿你和其他人比时,不要加入这个比较的战场,而是跳出来看自己,说出“自己”的回应。

有人会说,哪怕我回复暂时落后,这样的话对拿你比较的人来说是没用的。

的确没用的,但我们说出这句话时,是为了提醒自己,我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要很努力,不被他人改变。

 

4

成长,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

今天说的这三个“比较”,也许你们用不上,也许你们真遇到了,但是用了也没用。

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提前了解这些,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活在“真空”世界。

提前了解这些,是为了让我们有底气,哪怕我孩子遇到这些,甚至更“差”的情况,我都不再害怕或者生气。

因为我多了一个视角来看待“熊亲戚”的逗孩子。

我可以认识到,成长就是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任何社交冲突,其实都蕴含着成长的力量。

面前亲戚的各种“逗”可以淡然应对,不仅仅是修养更是能力。

这么一想,我们的孩子比我们出息多了,毕竟当年可没有如今那么有智慧的父母啊(吐舌头~)。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