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
(ID: )” 2021-2-19作者翻译官妈妈,十年同声翻译生涯,从未放弃自我;家有儿女一双,男孩女孩顺势养育;日常分享父母理性成长,宝贝启蒙教育。
1
春节前我收到过一位读者的来信,她说: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听话,别人家的父母总是那么耐心有方法?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就成了英语牛娃,而我用尽了力气,孩子连b和d都不分?
是我有问题,还是我的孩子有问题?
看到这封来信,我沉默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回复。
我在心底说:
这不是你的问题,更不是孩子的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是公号、还是朋友圈、甚至好友群里都无时不刻在分享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
更夸张的是,有些博主的孩子甚至不到2岁就在传授英语启蒙的方法。
所有这些的画外音都是:
优秀才是及格线,你的孩子不优秀,是因为你付出不够多。
好可怕的论调!
往深处想想,鲁迅先生口中的“人吃人”其实一直都在:从以前的奴隶主和奴隶,到后来的地主和佃农,再到现在的鸡娃鄙视链。
人们的优越感建立在比较之上。
但当妈之后频频出现的挫败感不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正义”吗?
请大家相信,事实并非如此。
那些早早实现英语自由的孩子,真的是有天赋的,虽然他们的父母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这么说,但事实就是如此。
我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在语言方面稍微有些超前的孩子。
她10个月会说话,2岁会讲英文故事,4岁会自主阅读。
但这毕竟是少数,极少数,这些不是标准。
真正的事实是如何呢?
真正的事实就是像我儿子这样,我和他一起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赶上我女儿轻轻松松习得的程度。
真正的事实就是前面那位妈妈说的:有时候我用尽了力气,我的孩子还是分不清楚b和d。
我说这些,是因为这位读者的留言一直让我放不下,心有戚戚焉,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苛责自己。
如果用尽了力气,孩子还是不如所愿,那我们就放一放吧。
既然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试着什么都不想,靠母亲的直觉,养自己的孩子。
2
说到这里,我自己也要反思。
假期里,我跟兄妹俩回顾了一下过去一年我们在学习上的得失。
自然拼读已经学了整整一年,网课也上了整整一年,进步肯定是有的:
妹妹已经自主阅读,每天晚上不用我说,也知道从书架上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到床头去读;
哥哥磕磕绊绊地,也进入了自主阅读,不过我知道他还是更喜欢听故事、看图片。
大家知道,我假期没断更,给孩子们陆续推送了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第一天|原生态音频演示亲子共读,妹妹有个小错误你发现了么》
《阅读计划第二天|打个样儿,三步挖出自拼读物的无限潜能》
《阅读计划第三天|如果我是判卷老师,这篇文章我给200分》
这些书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选的。选书的过程,馒头花卷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我:
妈妈,你能多给我们读读书吗?就像小时候那样。
我愣了一下:
妈妈不是一直有给你们读书吗?
可是,最近你总是鼓励我们自己读……
我不知道大家听到孩子说这些话是什么反应啊,我心里是挺难过的。
是,在英语方面,我一直用超过同龄孩子的要求在对待我的孩子们:
我要求他们的词汇量更大、表达更清晰、逻辑更严密、自主阅读能力更强……
可是我忘了:
他们也只是4岁多的孩子啊!
我自己4岁多的时候在干什么?
每天上山下河疯玩
中午听到姥姥的喊声后回家吃饭
爸妈偶尔带我出差,我们挤火车吃泡面
夏日傍晚和小伙伴们围在电视机前看西游记……
其实,不管是读者的来信,还是孩子们渴望的小眼神,都在提醒我,身为教育博主,我有义务让大知道真相,更有义务告诉大家教育的初心。
而教育的很多问题,除了鄙视链带来的全民焦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角色错位。
家长承担了老师的职责:盯学习
而老师承担了家长的职责:盯心态
这个是不合适的。
孩子真正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年,慢慢地,孩子会有自己的圈子,会有自己的世界。
那么这十年,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是学习吗?不是。
未来,知识的获取将非常容易,而我更担心的是:
如果我的孩子遇到挫折,他怎么处理?
如果我的孩子遇到人际交往的难题,他怎么处理?
如果我的孩子再也信息爆炸中感到迷茫,是非难辨,他怎么做?
如果我的孩子面临一些选择时,他怎么决策?
如果我的孩子,也跟我一样进入中年迷茫,他怎么自救?
如果…….
这些不是“知识”,不能靠搜索信息处理。
这些是孩子们的底层逻辑,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更是他们自救的方式。
我不想当父母,我想当孩子的朋友;
我不想教给他们知识,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远方。
那么这一切一切,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就是我要提醒大家回归的初心:阅读!
4
假期,我和孩子们看了一部非常短的动画片:
拿下了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的《神奇飞书》。
主人公莫里斯在与书相伴的生活中,逐渐褪去暗淡的色彩,他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未来也许有太多太多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也无法永远替孩子挡在前面。
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可以依赖的渠道。
我想起孩子们跟我说的:想多听妈妈读书。
是啊,阅读不就是这个渠道吗?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在书中凝结成了精华,进入这个世界,我们就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也许很快他们就不需要我读书给他们听了。
那么,在他们还需要我的时候,我放下杂念,带他们进入书的世界,告诉他们:
当你的人生灰暗时,你也许不想跟父母说,但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因为,妈妈就是这么做的。
很多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我在假期给小朋友们读书的时候,说过:
2021年是阅读之年。
这就是我的决定:
这一年,不管我在哪儿,我不再带任何功利之心,更会放下英语启蒙一定要学知识、要考试的执念,全心全意地,陪孩子们踏踏实实,悦读一年。
我也很愿意把这个过程中的点滴分享给大家,更希望用这种方式回答那位妈妈的提问:
为什么我用尽了所有力气,儿子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我的回答是:
那就放一放,不去管26个字母,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帮助孩子们进入阅读的世界,也许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图片
但首先,你要告诉自己:
英语启蒙,不要向外看,不要活在朋友圈里,更不要被牛娃们带了节奏乱了阵脚。
最有效的英语启蒙,永远是向内看。
写在最后: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永远是螺旋上升的,过去一年,孩子们的英语启蒙一直在路上。
但是这三个月,我准备给两个孩子的英语启蒙按下暂停键:放下自然拼读,放下考试练习,重新扎进阅读的世界。
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要好好读书给他们听,那里才是我们应该回归的地方。
共勉!
Yours, 翻译官妈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翻译官妈妈(fygmama)。作者翻译官妈妈,十年同声翻译生涯,从未放弃自我;家有儿女一双,男孩女孩顺势养育;日常分享父母理性成长,宝贝启蒙教育。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