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鸡娃,我鸡娃,一起考清华?

本文来转载自 “mom看世界(ID: xyzmom)” 2021-2-22

作者:川妈 Elisa

 

马上就要开学,学习又要回归孩子生活的重心。

这几天,别说孩子,连我都有些小紧张。

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学期,大宝的学习有些起起伏伏。虽然谈不上焦虑,一些着急还是有的。

作为一个靠着“好好上学”,从小地方来到北京的“凤凰女”(“凤凰女”当妈妈,是孩子的幸运还是不幸?),一直以来,我对他的学业成绩都是有期待的。这一点,我从来不否认。

但我很清楚,大宝是怎样的孩子。

一个普通的孩子,没有过人的天赋,不是天生“学霸”的样子。

但我更清楚他的潜力,他的好学、探索精神和专注坚持。

我相信我的孩子,他现在的起起伏伏,只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迷茫。终有一天,他会找到自己,放光发热的。

虽然我坚信,但大宝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除了支持和帮助,我只能静待花开。

过程中每当着急时,我都会想起这位牛娃的故事,提醒自己放下焦虑、耐心等待。

他的名字叫小开。

一说到他,熟悉的家人朋友都会想到两个字:逆袭。他在初中时的成绩一度在班上几乎垫底,但最后却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

他的妈妈高老师,是一位有着28年校外儿童素质教育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还曾获得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我曾很认真地问过高老师:“小开成绩不好的时候,你担心吗?”

没想到,高老师的回答是:“不担心。”接着她又笑笑说:“因为我相信持之以恒的教育力量,他的成绩不好只是一时的,慢慢地,会越来越好的。”

高老师一直都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远比追求一时的学习成绩来得重要。

她始终相信,能力的培养相当于修炼内功,而成绩的提升相当于熟练招式,若无内功加持,招式再漂亮、再娴熟,终会不堪一击。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见过不少优秀学生,他们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但他们身上更有共同点,比如自信、自律,但最重要的是,强大的学习能力。

想必大家也一定很好奇,在小开逆袭的道路上,高老师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看看,高老师带领小开提升学习能力、练就内功的“秘籍“到底是什么。

根本:保持有广度和深度的阅读

不管是想要积累知识,还是想要培养学习能力,阅读都是不得不提及的最佳方式。

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感知到一个更生动而宏大的世界,也可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高老师之所以在儿子成绩不好的时候,还能保持淡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小开的阅读能力可圈可点,而且海量的阅读也帮他积累了完善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高老师说,从小开2岁开始,她每个月都会带他去逛一次书店。

每次买书,她都会为小开挑选一些适合他年龄的经典好书,再让小开自己挑选一些他感兴趣的读物,然后买回家陪他一起慢慢阅读,还时而鼓励他自主阅读。

因为接受到了很好的阅读启蒙,小开对文字非常敏感。于是,高老师就顺势很自然地教了他一些汉字,激发小开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

不知不觉中,小开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自主阅读。最初自主阅读时,也许是囫囵吞枣,也许是一知半解,但他对阅读充满了热情,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享受和陶醉。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开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在小开读四年级的时候,被同学们推荐参加了学校电视台“与科学家对话”的电视直播问答节目。

当时,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二十万个为什么”,比《十万个为什么》知道的还要多!

因为阅读,小开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样,他的思维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其实,大部分家长都不会否认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在孩子学龄前,亲子阅读也做得非常用心。

但往往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就常常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成绩,而压缩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思维水平也会受到限制。

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就拿很多家长关注的高考作文来说吧,为什么有的学生可以写出言之有物、文采飞扬的作文,而有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却空洞无物、索然无味呢?

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

因为,持续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断升级,当他的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回归到校内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一种“降维打击”的效果。

一位清华学子在一次采访中也说:“高阶一点的知识对高考是有反向作用的。”

这在高考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想要写出有思辨性、文学性的作文,如果仅仅凭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短暂的直觉推理,以及重复题目或者背一些碎片的名言警句,是不可能有强区分度和较高的水平的。

而是要对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方方面面的高阶的人文社科理论,进行反思和剖析,才可能真正写好作文。

而像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并不在考纲之中。所以,在为了提高成绩而限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时,某种意义上就扼杀了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和提升思维水平的可能性。

所以,无论什么阶段,保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根本。

 

抓手:发展兴趣爱好,让孩子扬长避短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就是在帮助孩子提升的学习能力。

因为不论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只要发展,只要学习,就必然会提升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也会被迁移到应试学习中去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大脑被全面开发的一种结果。

而这也是高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并且在培养小开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她会尽可能帮他扬长补短,争取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因为小开先天身体发育迟缓,运动能力也比较弱。所以,高老师一直鼓励他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长跑等一系列运动项目。

小开虽然不擅长,但非常喜欢。虽然一度受挫,但在妈妈的陪伴和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他长久的坚持,中考长跑得了全班第一,足球也成为他最热爱的运动,进入大学后还成为系足球队的队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可以改变大脑。因为长期持续的运动可以诱发神经新生。

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神经元,这些新生的神经元会因为不断地学习,而链接到神经网络中,提升大脑的学习能力。

2007年,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人在运动后学习词汇的速度比运动前提高了20%。

小开不仅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拥有了一个强壮的大脑。这与他后来的逆袭不无关系。

除了弥补短处,高老师还帮他发扬长处。这也是我觉得她做得特别棒的一点。

小开在中学时迷上了打游戏,高老师并没有立刻否定这项兴趣爱好。而是花时间花精力和他一起分析如何通关。

在这个过程中,高老师逐渐将想要通关,就要了解游戏设计者怎么想的想法传递给小开。她开启了小开深入了解游戏的大门。

于是,小开从痴迷游戏慢慢变成了痴迷游戏设计。高老师为了满足小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给他报了编程课程。

小开不仅没有因为发展兴趣而耽误学习,甚至在获得了北京市中学生信息学奥赛一等奖,以及亚太地区青少年信息学奥赛的金奖。

通常来讲,在某一个领域学有所成时,就会很容易掌握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其实就是学习能力的迁移。

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杠杆:用问题撬动孩子的系统性思考

任何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有利有弊,中国的教育体系也不例外。在高考选拔的导向下,中国的应试教育相对来说,是短视的、功利的。

作为家长,首要任务就是帮孩子应对选拔性的考试,此外,还要培养他们面向未来、进入社会的基本能力,比如能够树立目标,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专注力、抗挫折能力等。

在小开五年级的时候,他向妈妈提出一个问题:“妈妈,我的人生该怎么规划呢?”

当高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又高兴又激动,因为有目标的人生更容易取得成就。

“能听到你问这个问题,妈妈非常开心,也很激动。妈妈已经40岁了,也没想过规划自己人生的问题,你能想到这一点,妈妈觉得你特别棒。

但是,我也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你的年纪还小,拥有太多的可能性了,没人知道你未来会做什么。

但是,无论你人生的最大目标是什么,都可以分解成许多小目标,然后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最终达成最大目标。

现在,你可以想一个目前最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考取理想的中学。”小开脱口而出。

在得到确切的答案后,高老师开始了一系列引导式的发问。

你可以想想,对你来说哪所学校才是理想的中学?你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中学是哪所?

以你的优劣势,适合读哪所中学呢?

在选定理想中学后,需要搜集招生信息,了解录取条件和标准。你符合理想中学的录取条件和标准吗?符合的有哪些?不符合的有哪些?

如果不符合,需要做什么才能符合呢?

你觉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标准呢?

高老师的这些问题也许不算完整,但却是一系列有逻辑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沟通,然后抽丝剥茧般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孩子的问题越具体越好,因为具体的问题不但不会限制孩子,反而会逐渐帮他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时间久了,他就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可以引发孩子系统性思考的方法,同样是一种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式。

助力:让孩子试错,走向独立和成熟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在不断地经验总结中一步步接近成功。

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也需要给他试错的空间和时间。

小开进入中学阶段后,即使成绩不理想,高老师也没有急于追赶成绩而剥夺他试错的机会。

而是对小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针对如何提升成绩,制定一个计划。

我们都知道,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更加不易。

因为没有重点的计划大概率没有效果,而没有具体方法的计划基本等于没有计划。

所以,为了引导小开制定出一个有效计划,在一次考试后,高老师又为他准备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所有考试中,哪门科目分数最低?

哪门科目落分最多?

通过分析卷面,总结原因是什么?

哪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你知道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向爸爸妈妈和老师求助)

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

解决问题后,同难度试卷能考多少分?下次考试可以提高多少分?

小开在妈妈的引导下,做了长期计划,也做了短期计划,有月计划,也有周计划。

而在如何解决成绩不理想的主要问题上,也和妈妈讨论出三个选项,校内问老师,自学网课多做练习,报补习班。

小开选择了自学网课、多做练习的方式,而高老师也尊重他的选择,但他们约定两月为期,如果效果不佳,就要考虑换个方法试试。

这是高老师给予孩子的试错机会。因为她知道,孩子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

其实,许多脑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犯错时,大脑几乎会立刻出现一个带负电的脑电波,被称为ERN。

每次犯错之后,下一轮反应会变得缓慢一些。这可能是大脑试图给自己更多的时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实验中,受试者要说出字体的颜色,而排除字义带来的影响。

当字义和字体颜色一致时,受试者不容易发生错误;

而当两者不一致时,受试者不仅反应时间变长了,而且错误率也更高▽

还有研究证实:ERN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更容易犯错的学生,反而更容易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当然,我们也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判断力、自制力等都不成熟,所以他们选择的方式不一定有效,甚至有时是一种回避或者是单纯的懒惰。

所以,在给他们试错机会等待他们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少不了监督、督促和调整。

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家长不敢让孩子试错,生怕试错耽误了孩子的机会成本。

可是,孩子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一味靠家长的外力支撑,终究是很难走远的。

因为,孩子面对的未来是瞬息变幻的,拥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就能不断调整,适应新环境,get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最终立在社会立足。

在和高老师交谈的过程中,她的淡定和果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细细一想就会发现,虽然高老师是资深教育专家,但在她的教育故事里,其实没有多少惊天动地之处,只是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有她更用心的陪伴、更智慧的引导、更持之以恒的付出罢了。

还有一点,也是我从高老师身上体会最深的,那就是: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起一味地关注成绩,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更为重要。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但在持续的积累中,孩子的学习基础会更扎实,视野会更宽广,能力会更全面,各种非智力因素会更突出,走向未来的脚步也会更坚定有力。

当然,学习成绩也没有理由不优秀,因为所有的能力最终都会迁移、反哺到孩子的学习上。

也许,有宽度、有远度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

注:标题参考南风窗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