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辅娃记(ID:
)” 2021-3-2
今天聊这个话题,我心里真是再有底气不过了。
中文阅读,算是我在大M幼儿园便把握住,且坚持得很不错的项目。
阅读就像一笔投资。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慢慢地发芽,化为孩子以后应试的各种能力——应用题理解力、考试审题能力、读古文和写作文的高阶能力等等。
在学习这事,阅读真的功不可没!
从最开始的亲子伴读,大班识字后逐步独立阅读,再到阅读成了本能。大M这一路,算得上无痛成长。
中文阅读的开展,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
如果幼儿时期顺利解决了阅读兴趣度这事,小学后便会走得很顺。
会有多顺呢?
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做好时间管理,给孩子腾出时间阅读,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书籍。
阅读将会像一种呼吸中的本能。孩子们会一有空就捧起书,见缝插针地阅读。
听起来振奋吧。
所以,阅读这事,真是要好好搞啊。
阅读这个话题,可以写上很多篇。今天先不聊成长,我希望分享一些阅读引导和安排的要点,给大家解解码。
01
关于起步期的陪伴
无论是中、英文阅读,初期的亲子伴读,还真是逃不掉。
家长即使对自己表达再不自信,也请相信,孩子非常享受家长陪伴在旁的阅读时光。
一幅幅平淡无奇的图画,或者看起来无生命力的文字,都会在家长的讲解下,激发孩子浓厚的兴趣。
孩子真的只是喜欢那本书吗?他们喜欢的是和你呆一起呀。
那些早早便爱上阅读的孩子,背后往往都会有注重阅读陪伴,坚持亲子伴读的家长。
细究这事,我们会有很多推理和发现:
01
阅读初涉入,需要引导
阅读领域的初涉入,孩子不太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比如不懂字,不懂怎么观察图片,不懂朗读还是默读,未必理解大意……
如果光靠孩子自己处理:
部分孩子,会随着文字逐步积累,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但也会有一些孩子,就是无法切入阅读的良好循环,体会不到快乐。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爱上阅读,最好给予一些帮助和引导:
也许是父母陪伴带来的阅读安全感;
也许是方法引导;
也许是阅读材料的前铺:比如读某类书籍前,给孩子视频预热、介绍与生活的联系等等;
……
这些方式,会让阅读进行得更顺利。点燃的热情和兴趣,将会带领孩子正式迈入阅读世界。
02
也不仅是阅读,所有科目学习的前铺,都需要这种引导
阅读初期为什么难切入?——因为陌生感和不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
引申出去,大家会发现:家长引导这事,也不局限于孩子小时候,或者中文阅读。大部分陌生领域的切入,都需要家长引导,扶一把。
就拿我给大M开展英文启蒙来说吧。
尽管当时她已经快7岁,能独立中文阅读了。薄弱基础和陌生感,令她对英文很抗拒。如果光靠她独自阅读和处理,很难继续开展。
只有陪着她,带她体会英文的美和乐趣,扶着走一段,才能有后面的发展。
再如历史、物理、生物等学科,我也是相信:要更好激发孩子的兴趣,增加亲切感,家长的前期引导很重要。
这不是无限扩大家长的责任。
只是这世上,能够全科平衡,随便扔一本书便自动上瘾、顺利进入新领域的自律孩子,实在太少了。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有广阔的视野和学习追求,家长早期引导和陪伴,不可或缺。
至于引导或者伴读期需要多久?
我是觉得年龄越小,需时越久,陪伴度也高。孩子越大,认知力越高,需要的亲子引导时间越短。
形式上:小孩子,他们更喜欢被家长搂着,细细带领和分析。大孩子,他们可能喜欢自己读后,和大人讨论。
整体来说,孩子越小越费家长,越大倒是相对轻松一些。
02
识字和阅读
作为过来人,我认为早认字挺有用的。
上小学前,认识500至1000个常用字,能够比较顺利过渡小学一年级。小孩自信心也比较强。
如果幼儿园时期有跨级学习的需求,比如希望跨级考入数学机构高年级班型,会涉及读题懂题,更需要孩子有识字能力。
所以,我给出的友情提示是:
孩子最晚在大班时期,便加入识字了。
现实中,很多孩子的识字敏感期会出现得更早。如果孩子平日有认字的热情,那在小班中班便开展识字,也是极好的。
只要小量多餐,融入生活中开展识字,认字并不是拔苗助长。它也可以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
03
阅读的安排
阅读能力发展,我们家这样走过来:
大M从最开始绘本、桥梁书,再到纯文字书,经历了多图——图文并行——纯文字这几个阶段。
幼儿园时期,我带着大M把市面知名的绘本都读了。弟弟小R,也广涉猎了很多绘本。
我在后台,经常收到大家让我荐书的留言。说实话,这事的确为难。
一方面,因为我们看了很多书。大M一年级时,我略略数了一下,光家里买给孩子的书,已经超1000本了。还不算其他渠道曾借阅的书籍。
另一方面,怪我没有整理记录的习惯。读完就拉倒了,只有家里的书籍可以随意找到记录。
但大家提的问题,我都有记在心上。今天也给大家一些挑书建议。
1.
利用购书网站,比如某当、某东上的童书榜信息,找到前50、100位的畅销书。
看一下内页和评论,没有太大问题的,买回来基本不会踩坑。
2.
如果家有幼儿期的孩子,大家也不想费劲挑绘本,那我推荐一本书:《史上最借地气的幼儿书单》。
里面列举了大热绘本和书籍点评。亲测还是靠谱,大家可以先把书里推荐的先读完。
3.
要有浪费钱的心理预期。
购书这事,没法百发百中。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购书这么多年,坑肯定会踩中。
也许是买回来,发现孩子并不感兴趣。也许是书籍没有宣传那么好。总有一些书,是买回来就闲置了。
所以,买书要做好一定比例金钱浪费的心理准备。不要太介意了。
在我看来,书籍已经算是性价比极高的知识吸纳方式。
相较动辄上千元的课程,20多元一本的书籍费用,算不上啥了。哪怕买了不少,有一部分没法用上。这笔钱和学期课程费相比,还是划算的(人的快乐,果然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04
最有效率的知识摄入方式
知识摄入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听音频、看视频、看书……因此,会延伸出“听觉敏感型”和“视觉敏感型”的说法。
大M小时候,还不会识字,主要靠音频来进行知识摄入。
她上小学后,我便越发在阅读上发力。训练她尽量读纯文字、多读长文。尽量学会用阅读这种形式来吸取知识。
为什么这样做?
不严谨地引证一些数据:
播音员每分钟最多能说出200字左右的字。这也决定了我们如果听音频,一分钟只能涉入200字左右的知识量。
但一个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每分钟300至500字。如果掌握速读技巧,也就是“一目十行”,最高能阅读每分钟3000至5000字。
无论哪个指标,我们都能感受到:阅读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要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应致力于培养他们的高效阅读能力。
至于怎么更好推进小孩的阅读水平?
这点上,我对中英文阅读的处理方式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大量铺垫、积极推进,不行再后退。
在还没识字,也就是大班前,我对大M阅读的处理都是广泛读。没有分级或者递进的概念。步伐不太急,慢慢引兴趣。而且,急也急不来,毕竟大M还不识字。
大M识字后,便开始引导。
从多图转化为少图,从图文转化为纯文字,每一步大M都充分发挥了趋易避难的人性,需要我在背后推一把,才可以进入新的轨道。
怎么推一把呢?
我采取的方式,便是用兴趣度来引入。
比如某一阵,大M热衷看图文并茂的《福尔摩斯》。知道她对这个体裁有兴趣,我在图书馆借阅时,便会把更多字量、内容更详尽的《福尔摩斯》版本也一起借回来。
(简单版的福尔摩斯。我后来借着它的东风,引入了更难的版本)
趁着大M有兴趣,先塞复杂版本,能够顺利读下去,便不换了。读不下去,再换低难度一些的版本。
用兴趣度来一步步引上更高的台阶,帮助孩子更好翱翔阅读世界。
Mr妈最后碎碎念
作为过来人,我深感中文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能带来的好处,不仅在于应试,得语文者得天下,还在于塑造孩子的人生观和视野。
我们每个人经历的生活也许会有局限,但书籍能带给我们无限的了解。
今天聊了一些阅读的安排和发现,希望以后也能继续聊更多。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