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3-4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水仙一样清纯,像花朵一样感人。
18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投亲来到了首都奥斯陆。
六月的奥斯陆已进入“白夜”季节,阳光格外眷恋这个童话般的海湾。每天都赖着不走。
傍晚,达格妮和姑母一家在公园边散步,当港口边那尊古老的日落炮响起时,突然飘来了恢弘的交响乐声,原来公园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儿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还从来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 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将演奏我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
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 为什么?
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得了它! 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清脆的鸟啼,黎明的雾,露珠的颤动,溪水的流唱,松软的草地,牧童和羊群,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的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
深秋的一天,小女孩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树林里捡拾枞果。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望见她便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 我还能再见到您吗? 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 “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
小女孩迷惘地用力点点头。
时光飞逝,森林里的枞果熟了一季又ー个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
她想,或许大人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小女孩也几乎把这事给忘了。
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个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人就是眼前曲子的主人:尊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先生。音乐降临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的小鸟朝着海滩拼命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内心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白夜,她大声地笑了。
巴乌斯托夫斯基如此评价道:“有过这样笑声的人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我立即被她的美强烈地震撼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尤其被它通体洋溢的那股幸福感,漩涡一样的幸福……
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孩子的灵魂将产生多么高贵的影响啊!少女明亮的笑声中包含了多么巨大的憧憬,多少对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热爱……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幸运的少女会一生勇敢、善良、诚实,她会努力报答这份礼物,她要对得起它,不辜负它,她决不会堕落,决不会庸俗,决不会随波逐流。会用一生来追求美,她会在很久以后的某个夜晚,深情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子孙听,她会在弥留之际在同世界告别的时候,要求再听一遍那支曲子……
后代也将像他一样热爱这支曲子,和她一样,他们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议!
这是我所知道的,由音乐送出的最浪漫的花篮,最贵重的成年礼,而达格妮,也是世上最幸福和幸运的少女。
梅拾璎:这是我前年从著名学者王开岭先生的一本书——《当她18岁的时候》读到的一个故事。它总是在不经意中走进我心里。想起它,心头便流过一种奇异的美和感动,就像这早春时节,看见一抹绿意萌上枝头。
愿我们的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热爱美的眼睛。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