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3-5去年,我有一天去三联书店闲逛。在一楼看了一小时,居然没有看见一本我想看的书。想想我这个人对书有多挑剔吧。
到了二楼,仍然几乎都不入眼,直到看见这本书的封面,我的脚才被黏在地上。我立在书店的大窗户边上看了好几篇,记下书名,回家在当当上买了下来。就是这本,作者宁远,没什么深奥,文字唯美雅致轻快,有独特的生活思考,但每个成长中的女人都可以从字缝里看见自己。
一边争分夺秒地阅读,一边把喜欢的文字介绍给大家,就这样,世界在我们眼前渐次展开。下面是这本书的第一篇。
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活成什么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很多书,他说这辈子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
另一种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我来讲,真正有这种感觉,真正开始知道要去哪里,是在大约三十岁的时候了。
边走一边摔跤,一边总结一边调整,做很多事,慢慢成长,慢慢找到一点方向,慢慢开始坚定。
很小的时候我个子矮,坐第一排,特别听老师话,老被班里同学欺负,那个时候爱读书的学生是不招小朋友待见的。长大一点了明白,要想扎进人堆里就得同流合污,于是做出一个坏孩子的样子,和大家疯玩儿,跟老师吵架,深夜和小伙伴一起偷邻居家地里的甘蔗,一边偷东西还一边骂人,不告诉任何人其实被吓得尿了裤子。拧巴的人生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再大一点,初二那年我突然就比班里所有的女生高了,比我同桌的男生还高,加上人又瘦,站哪儿都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个时候我见到比自己矮的男生总是很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都是一副抱歉的样子,身体垮下来,头埋着。
总怕跟人不ー样,总想在一个群体里得到认同,淹没在人群里才会有安全感,从来没有坚定过这一辈子要成为怎样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我三十岁之前的人生,有很多朋友、会处世、待人热情、宽容、善良、周全…就差八面玲珑了。这些差不多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好像也是我乐于接受的评价。但我究竟要去哪里? 不知道。读书、打工、做导游、当演员、考研、上讲台、进电视台、做记者、做编导、做主持人、做制片人……三十岁之前这些词语构成了我的生活轨迹。做导游的时候我还是学生,进电视台的时候我是老师,在讲台上我仍然是个主持人,我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我足够聪明和努力,命运总是给我安排过多的选择,我总是按照大家给我的评价和定义去选择、去活着,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的选择都基于别人或者我想象中别人希望我成为的样子,我把真实的自我深深掩埋。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必须学会融入才不至于看起来那么寂寞,你必须学会这个世界上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在“做自己”和“取悦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很长时间,我对这努力经营出来的样子感到满意,但内心很清楚,这不是生活的真相。直到开始做裁缝做个手艺人,我才发现: 不要去做那些对的事情,而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我进一步发现: 能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养活自己,还可以这么有乐趣,挺好。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