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出逃,包丽出事,毛晓彤出圈,到底该如何培养女孩的爱情观?

本文来转载自 “女子无才便留德(ID:wucai6de)” 2021-3-8

作者:无才姐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希望把她培养成什么样呢?

下面三个女孩三选一,你会选哪一个?

A,满怀理想,才华出众,在一线城市担任记者,多次斩获新闻大奖,堪称媒体精英。

B,温柔善良,重情重义,从小天资聪颖学业出众,考取北大法学院,成为天之骄女。

C,精明世故,心机深沉,学习一般但爱好文艺,长大进入娱乐圈,一直半红不红。

不要急着给出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女孩的现状吧。

 

A是金瑜,刚从丈夫的魔掌中逃脱。

她于2000年踏入媒体圈,在大城市知名媒体当了14年记者。

在一次采访中与藏族青年拉西一见钟情,相识仅仅47天就毅然远嫁,为爱遁世。

然而婚姻并不如她想象的浪漫,藏族妇女地位低下,丈夫出轨、酗酒、家暴。

她不停遭受凌虐,被打到流产,打到失禁,甚至差点丧身。

年老的父亲来到青海时一直流淌眼泪,不停说一句,谁让你嫁到这里来的。。。

然而金瑜一直下不了决心离开。

甚至在被打至险些流产的同一年,在大学里告诉一群毕业生:

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

所以当她的遭遇迅速刷屏时,舆论两极,鲜有同情。

马金瑜讲述逃离家暴丈夫的亲身经历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标题:《另一个“拉姆”》

B是包丽,如今已不在人世。

一年前,由于长期遭受男友精神身体双重虐待,这个美好的女孩不堪折磨,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

目前案件已进入审查起诉的最后阶段,包丽的母亲仍在奔走呼吁,誓为掌上明珠讨回公道。

沥尽心血培养出来的女儿就这样被禽兽毁了,父母要有多坚强才能继续活下去!

包丽留下的满满一墙的奖状,和手机里保留的与男友的聊天记录,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

人们怎么都想不通,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会被如此侮辱践踏而逆来顺受,不懂反抗。

谈个恋爱怎么能把性命都丢了?!

公众号“凱旋十二”公开的包丽母亲的自述

原文标题:《我是包丽的母亲,这一年我翻了无数次聊天记录》

C是毛晓彤,最近火出了圈。

三年前亲眼撞见男友出轨,这姑娘仅用了四小时就风驰电掣般分了手搬了家。

并在第一时间获取了监控录像,把主动权拿捏得死死的。

三年后已经糊得妈都不认识的戏精男友,突然跳出来喊冤并暗示当年惨遭陷害。

毛晓彤眼看着又要被抹黑被网暴,突然一个反手,甩出了当年的录音,一锤定音,一招毙命。

手握证据隐忍三年,分手之后没有恶言,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么令人神清气爽的操作一夜之间圈粉60万,堪称教科书级的斗渣指南。

如果女孩们都这么会分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们谈恋爱了!

陈翔“自证”当年没出轨,毛晓彤放出录音证据

来源:头条新闻

不过很可惜,毛晓彤的泼辣是无法复制的。

她从小被生父遗弃,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又遭到父亲勒索,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对人性的了解、对世故的熟稔,都是拜生活的苦难所赐。

她的独立,她的精明,她的防备,都是恶劣环境中习得的生存技能。

而大多数女孩都像金瑜包丽那样在单纯有爱的氛围中长大,对人世险恶所知寥寥。

她们对爱情充满幻想,一旦遇到渣男,根本不是对手。

所以我们是要为自己的女儿创造一个人为的恶劣环境吗?

显然非常荒谬。

毛晓彤父亲勒索女儿五千万,扬言不给钱就一起下地狱

来源:《法眼大律师》

但我们还可以用其它办法来培养她们强大的爱情观。

从小教会她们识别人心,教会她们保护自己,也教会她们身处险境时全身而退。

比起以后看到问题才心急如焚极力劝阻,这种细水长流的教育方式往往更为有效。

而我们手边就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工具——书。

从绘本到名著,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都写在书里,没有读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难道仅仅是教她们认字,帮助她们拿个好看的语文成绩吗?

这么浪费书,书都要哭了!

1

读童话:王子公主,各不相同

女孩对爱情的憧憬往往是从童话开始的。

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什么都不干,专职表演谈恋爱,这么敬业的男主女主连琼瑶奶奶都要说声佩服。

可偏偏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读这些童话,觉得没什么营养。

确实,寓言故事可以分分钟教你做人,童话就是纯属瞎想八想,没逻辑就不说了,好多连节操都没有。

但童话恰恰是最接近爱情的东西,充满幻想,不讲道理。

如果一个人从未拥有过爱情幻想就进入婚姻,哪怕这样的婚姻再完美,他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

这样的缺憾甚至会有一天反噬他的婚姻。

所以幻想宜早不宜迟,年纪越小,试错的成本越低。

更何况拿着绘本纸上谈兵,能有什么成本?

 

可能有人要问了,童话能谈出个什么来?

开头不外是“很久很久以前”,结尾永远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点侮辱智商啊!

我说智商这东西,童话里没有,但你和孩子都可以有。

那么多王子公主放在面前花式恋爱,案例分析会不会?

大麦六岁的时候,我问她最喜欢哪个公主,她给我搞了个排名出来:

最喜欢《美女与野兽》里的贝拉,因为她勇敢坚强,热爱读书,信守诺言,而且没有因为野兽丑陋的外表而嫌弃他。

第二喜欢《阿拉丁》里的茉莉公主,因为她十分聪明,在关键时刻设下机关困住了坏人。

最不喜欢的是白雪公主,实在太蠢了,怎么能被骗那么多次。

也不喜欢睡美人,等着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王子来亲她,不然就醒不过来,真让人着急。

还不如《青蛙王子》里的公主呢,青蛙变成王子全看她乐不乐意。

看到没有?

这么小的孩子不仅有三观,连男女平权的意识都有!

我又问她最喜欢哪个王子,她也给出了排名:

最喜欢野兽,因为他和贝拉一样都爱读书,而且心地善良,用生命保护贝拉。

第二喜欢阿拉丁,因为每次茉莉公主需要他的时候都会及时出现。

最不喜欢《冰雪奇缘》中的汉斯,因为他根本不爱安娜,为了当上国王干尽坏事。

别的王子都一般般吧,除了长得英俊是个王子,没看出好在哪里。

这杠杠的择偶观,谁还敢说童话没营养?

记得当时我夸完她,和她重点讨论了《美女与野兽》的情节。

这是我心目中最健康的爱情童话没有之一。

贝拉和野兽的爱情超越了外貌、财富和权力,两人均博览群书,趣味高雅,称得上是灵魂伴侣。

而且两人都守信重义,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

这样的感情基础完胜一般童话里的“见色起意”有没有?

大麦八岁、小米六岁的时候,我和她们一起读了《海的女儿》。

这可能是最有争议的一部童话,结局悲伤,且涉及死亡。

有些家长甚至将其列为禁书,千方百计阻止孩子接触,认为这是在教唆孩子为爱自杀。

网友质疑《海的女儿》“不合逻辑”

看到这种反应,我能说我已经被蠢哭了吗?

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耳朵堵起来,只给他们看家长想让他们看的东西,他们就能无惊无险地长大了?

如果大人一直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就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这才是最危险的!

实不相瞒,《海的女儿》是我小时候最爱的童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其实严格来说这部童话并不仅仅是在歌颂爱情。

美人鱼最后化为泡沫,真正追求的早已不是爱情,而是“不灭的灵魂”,是向善的信仰。

当然和孩子还没法聊这么多,我们只是进行了浅层次的交流。

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小米简直气得要命,她那小脑瓜怎么都想不通,美人鱼为什么不把王子杀了?

活下去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啊!

《海的女儿》插图

大麦幽幽地说,自己活下去很重要,可别人活下去也很重要。

美人鱼从一开始就不该去找巫婆,她是一条鱼,干嘛非得变成人类呢?

爱上了人类,还非要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这是她自己的问题。

所以结果只能是这样了,不能怪别人。

小米那个年纪还对杀人没有概念,作出这样的反应可以理解。

而大麦思考问题的成熟程度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能够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正是得益于从小故事读得多,案例分析没少做。

后来,我引导她们从王子的视角去看这个故事,小米终于承认王子是无辜的。

更重要的是,她们已经明白爱情有可能是单向的,有可能得不到回应,痛苦只能由自己来承受。

所以恋爱不能盲目,要考虑后果,三思后行。

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中的一幕,展现沉浸于爱情中的爱丽儿

书是死的,老母亲是活的,最终解释权在我们。

为什么要怕童话无脑呢?

我们有脑不就行了!

2

读武侠:江湖儿女,快意恩仇

老读者们一定都知道,大麦在八岁那年就把金庸全集读了个遍。

让她读金庸,当时最大的动机是用紧张的情节去推动自主阅读,加大识字量。

但除此以外,老母亲还有一点别的小心思。

金庸小说内容非常健康,价值观正统,婚恋观传统,家国情怀气干云霄,儿女情长点到为止,可以说是儿童很宜了。

里面不仅有玉女心经,还有鉴渣宝典,这么好的教材上哪儿去找?

而且私下里我一直认为,好的爱情一定要有肝胆相照的义气,好的姑娘一定要有生杀决断的勇气。

你若不离,我必不弃。

不然就——

该分手时就分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白马啸西风》 李志清 绘

和童话的纯幻想相比,武侠故事虽然发生在虚拟的江湖,却和真实的成人世界已经十分接近。

里面的人物更加立体,情感也更错综复杂,解析的难度上了一个新层次。

这个时候,大麦已经选不出完美的男主角了。

她发现每个男人都有点毛病。

她不喜欢韦小宝油嘴滑舌,举止轻浮,也不喜欢张无忌见异思迁,优柔寡断;

不喜欢萧峰苦大仇深,误杀至爱,也不喜欢胡斐后知后觉,辜负知己。

郭靖木讷得有点过分,段誉花心得也有些过头,杨过爱上师父总好像哪里不对,虚竹恋上梦姑也觉得不太正经。

就连毛病看上去最少的令狐冲,一见到小师妹就像丢了魂,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笑傲江湖》剧照

那些女主们就更让她郁闷了,说起来就直摇头 :

阿紫明知道萧峰不喜欢她,还整天像个跟屁虫;

岳灵珊明知道林平之不喜欢她,还整天像个跟屁虫;

王语嫣明知道慕容复不喜欢她,还整天像个跟屁虫;

程灵素明知道胡斐不喜欢她,还整天像个跟屁虫;

。。。

这些女人都让她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还有小龙女的冷,阿朱的痴,黄蓉的刁蛮,赵敏的霸道。。。

都让她感到美中不足,略有遗憾。

《天龙八部》剧照

只有任盈盈让她感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极度舒适:

武功高强,足智多谋,对待爱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事实上,在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中,我和大麦讨论最多的就是《笑傲江湖》,这是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婚恋教材没有之一。

从五霸岗上的“不许回头”到封禅台一角的“似在打盹”,任盈盈各种操作直叫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

不盲目,不卑微,不轻浮,不小气,有情有义,有进有退,有礼有节,有智有谋,堪称大女主本主。

而令狐冲对小师妹求而不得的痛苦,和与任盈盈琴瑟和谐的甜蜜,正好是辨别什么才是真爱的绝佳案例。

《笑傲江湖》剧照

当八岁的大麦和我讨论这些时,我已经可以想象她将来的样子。

在她长大以后遇到喜欢的人时,会想起那么多的男主角和他们身上的优缺点。

会明白哪些问题无伤大雅,哪些已经触及底线,哪些可以尽力包容,哪些必须决不妥协。

在她想要为爱情奋不顾身时,会想起程灵素的死,阿紫的瞎,想起岳灵珊的饮鸩止渴,和王语嫣的柳暗花明。

那一刻她会多停留一刻,想想是否值得。

她会记得那个完美的任盈盈,也会记得那个不够完美的令狐冲,明白他们为何而在一起,又为何而幸福。

最重要的是,她的世界不会非黑即白,也不会非谁不可。

武侠的世界给予她的,是一份不可替代的豁达洒脱。

3

读名著:世事无常,人性幽微

大约从九岁开始,大麦开始系统地接触世界名著。

和武侠相比,名著鲜有爽文,大多比较憋屈,对命运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会有更深层次的揭露。

但这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平凡的人们在各自的宿命中经历悲欢,奋力挣扎。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因为它既是命运最好的载体,也是人性最好的试金石。

最高级的教材就在这里了。

至今都记得,有一天大麦从楼上哭着跑下来,告诉我包法利夫人死了。

那情景真让人又好笑,又心疼。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著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爱玛向往浪漫的爱情,不满丈夫的平庸无趣,被情人们勾引、玩弄、榨取、抛弃,最后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

我给大麦看的是删减了情欲描写的青少年版,内容健康而无损文字感染力。

我们那天一起聊了聊爱玛的天真和愚蠢,还有时代的悲剧。

为什么爱玛婚后才发现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形同陌路?

为什么她无法离开丈夫,只能靠婚外情来满足爱情幻想?

可是婚外情中有真爱吗?那些男人想从她身上获得什么呢?

甜言蜜语为什么是危险的?我们靠什么来判断别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电影《包法利夫人》

最后,大麦的总结非常有意思。

她说包法利夫人其实就是无所事事才成天胡思乱想。

没有生存能力,既没有事业又没有爱好,才是比没有爱情更可怕的事。

真是不能更犀利了!

我们还一起读过《茶花女》,讨论了玛格丽特为什么会为自己年轻时的虚荣堕落付出代价;

读过《简·爱》,讨论了简·爱为何要奋力维护自己在爱情中的独立和尊严;

读过《傲慢与偏见》,讨论了达西先生有哪些爱人必备的品质,而伊丽莎白为什么会差点错过他;

读过《巴黎圣母院》,讨论了高大英俊的菲尔斯和面目丑陋的卡西莫多谁才给了埃斯梅拉达真正的爱;

。。。

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总是羞于和孩子谈论爱情,和爱情有关的小说更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似乎看上一眼就会沉溺其中无心学业。

这其实是个误区。

爱情小说不是不能看,而是要看得高级,看得丰富。

读过世界名著,就看不下去琼瑶席娟。

读过人间百态,就看不下去无脑狗血。

但是这个过程是需要成年人进行适当引导的。

因为孩子更容易被绮丽的情节吸引而体会不到作品的真正价值,常常会读过和没读一个样。

他们不是没有思维,而是需要启发。

同时,名著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选择一顿乱塞。

至今我仍记得外公家里高高的书柜最顶上那层挂着布帘,里面放着一套《金瓶梅》。

《金瓶梅》的伟大,确实只有成年人才能欣赏,小孩既没必要接触,也无可能理解。

我常常想着,在大麦成年之后送她一套张爱玲。

张爱玲笔下的男男女女可以说“没一个好人”,读得太早会对爱情过于悲观,影响人生体验。

但是张爱玲笔下的世事无常和人性幽微,却是不可不读。

用文字戳破那些美丽的肥皂泡,比起用肉身在现实中撞个头破血流,无疑要温柔得多。

从阅读出发来对孩子进行爱情观教育,其实还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大麦读童话,读武侠,读名著,但不仅仅只读这些。

她还读百科,读历史,读传记,最喜欢的书是《孙子兵法》和《居里夫人》。

阅读广泛,人生才能广阔,才不会把爱情当做人生的全部。

而且正如前所述,年龄越小,试错的成本越低。

从幼儿园开始,大麦就小男友不断,今天要和这个永远在一起,明天又要和那个永远不分离。

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很伤心。

我总是津津有味地吃着瓜,为她出谋划策。

上了中学以后,她突然就对男生不感兴趣了,不是觉得他们幼稚,就是觉得他们平庸。

一句话,眼光高了。

没有了八卦,我倒觉得无聊起来。

有一次问她,以后再遇到喜欢的男孩子会不会告诉妈妈?

她想都没想就说,当然会啊!我要和你商量的啊!

我想,这才是爱情观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只要爱情这个话题可以与父母讨论,那么将来孩子在恋爱中,就不会有真正无助绝望的时刻。

在这个敞开的世界里,父母永远都还有机会为他们托底。

 

无才姐: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 手把手教你把生活过成段子, 卖鸡汤送酸辣汤,保证给勺子。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