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海淀肥肠妈(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3-10“我不建议普通的孩子学奥数,奥数只是极少数孩子去学的,的确有一些非常有天赋,对数学非常热爱的孩子,这些孩子才应该去学奥数。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我觉得不应该去学奥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
我能理解院士的苦心,毕竟奥数能走到最顶尖的少之又少,院士也是怕我们浪费时间浪费钱。但是这个新闻一出,我作为一个让孩子学奥数的海淀妈妈就收到了好多读者妈妈的留言,我觉得我有必要和大家聊几句真心话。
1
什么是普通孩子
在我看来,普通孩子就是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孩子,能够像大多数孩子一样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有一个智商值的区间:
这个测量方式其实比较过时和片面,是静态的,代表不了什么,随着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个值是可以变化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自己测过智商,毕业以后也测过,数值差异还挺大。所以我自己不太信奉这个,也没给肥肠测过智商。这个截图,你们看个热闹就成,不必在意。
学奥数之前需要去测智商吗?完全没必要。
因为有一个词叫勤能补拙,还有一个词叫激发潜能。
奥数的学习对于接受程度不同的孩子要求也是不同的。
不是学不学奥数的问题,是不同接受程度的孩子都要学一些奥数。
目的不同,孩子情况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因材施教。
有的开拓思维,有的精益求精拼竞赛。
没必要跟别人比结果,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奥数学习的强度。
2
普通孩子有没有必要学奥数?
如果孩子有超凡的其他本领(比如丁俊晖、郭晶晶、韩寒,等等),或者家里有能力给孩子的未来托底,不学奥数也不碍事,而且还能省出更多时间精力去积累孩子真正的特长与核心竞争力。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超凡的本领,家长没矿也没能力托底,不得不去面对竞争激烈的各种升学考试,很残酷也很无奈。
除了顺应现实,打起精神迎接挑战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除非彻底放弃,甘于承受被淘汰的后果。问题是,有几个家长愿意真的放弃自己的孩子?
绝大多数家长并不奢望孩子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也不愿意孩子从学业到就业都那么落后而被动。能够引发群体激烈竞争的,不是第一名的荣耀,而是落后的风险。
在这个贫富差距过大的时代,与其说是家长们望子成龙,不如说绝大多数家长是望子别成虫。正式这种最低心愿引发了激烈的竞争。比起得到,人们更怕失去,这是人性。
如果现在让孩子快乐放纵地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会有个不快乐的成年,而且那个不快乐的成年还会殃及下一代。
所以,但凡是有高考需求的普通孩子,有必要学一些奥数,给自己多一点竞争的筹码和实力。因为激烈的竞争会放大微小的差距,你多学一点就会多一份胜算,值得!
3
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投入
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不被卷进去的关键是定位清楚。
普通孩子虽然有必要学奥数,但是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去死磕奥数难题,应该合理分配时间,雨露均沾,考试拼的是总分,不是单科成绩哦!
比如我家,先自学,而不是盲目报班,省钱省事儿。
先吃透小学课本,先打好基础。具体怎么操作看我这篇文章:
《六岁的孩子学完了小学六年级数学,有必要吗?》
有了基础以后学奥数就容易一些,虽然我自己没学过奥数,但是也可以在家带孩子自学奥数。
我给肥肠买过很多套奥数书,《举一反》、《高思课本》、《高思导引》、《学而思秘籍》、《学而思大通关》,《奥数教程》,等等。基本上市面上有卖的我都买了。
有时候只看书没有讲解确实啃不动,需要天天练这样的工具辅助。不过,有志于精益求精搞竞赛的孩子,光学天天练还不够,需要投入更多。
总之,院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操作不当可能把减负变成了捡负。奥数不是洪水猛兽,没有规划的跟风学习才是。
专家怎么说不重要,他们的苦心又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孩子的未来买单,我们生活中的艰辛只能自己扛,“爱子女,计深远”也只能有我们自己来坚守和践行。
作者:肥肠妈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