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大J小D (ID:jiayoubaobao2015)” 2021-3-15
做妈这几年,我终于深刻认清一件事,我女儿就是来治我的!
前几天,小D临睡前和我撒娇,妈妈,你今晚能陪我睡吗?你已经好久没陪我睡了。
我想想也是,就答应了。
那天,我们做完“豪华加长版”睡眠程序,关灯睡觉,我就在一旁待着(这就是她说的陪睡,小D现在可以自己睡了)。
结果,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她还在那边翻来覆去。说实话,那时我已经火挺大了,还拼命忍着。
后来,她突然坐起来了,对着我还没开口就先是两滴眼泪,把我吓得呀,赶紧问,你怎么了?
她流着眼泪说,我没穿袜子,我想念袜子了,袜子肯定也想念我。
那一刻,我的心情就是#¥%……¥……
但是我忍住了,接着她的话说,啊,没穿袜子呀,袜子肯定会难受的,会非常想念你的。我们一起去找袜子吧。
在黑暗中,我牵着她的手去衣柜找到了袜子。我还特地说了一句,袜子,你太淘气了,看把Dorothy急的。
我这么一说,加上小D拿到了袜子,她的两行眼泪就收住了,立马笑开了。自己屁颠屁颠到了床上,穿上袜子,很开心地和我说,妈妈,晚安!
不一会就睡着了。
你们说说,这个孩子是不是来治我的?!
1
原来你我都一样
那天,我把上面的故事和朋友们分享,大家笑成一片后,各个都在说,太对了,孩子就是来治我们的。
别管你当年是雷厉风行、脾气暴躁、效率出奇,生个孩子,让你就是心甘情愿(或者不心甘情愿)地跟随孩子的节奏。
其中一位朋友也讲了最近刚发生的故事。
平时都是婆婆去接她儿子放学,那天一回到家,婆婆就告状。说她儿子出了幼儿园,没走几步就开始无理取闹。好好对他说话,就气鼓鼓的,后来还动手打了奶奶。
刚进家门的儿子,听到奶奶告状就更加生气了,开始撂狠话,就打奶奶,打死你们!
婆婆肯定更来气了,开始一个劲地数落自己孙子了。
这时朋友把孩子一把抱过来,回应他说,你肯定是非常生气了,所以才动手了。
就是这么一句话,那个小男孩一下子就“泄气”了,然后一个劲地说,Ivan老师是坏人,他为什么要吼我,我就要打你们!
这句话一出,婆婆和朋友都明白了,然后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了整个故事。等孩子说完了,大家都理解这个孩子了。
接着朋友的分享,我也继续说,直到第二天早上,小D和我说,妈妈,昨晚我想念爸爸了(那几天爸爸在出差),我一开始睡不着,就是在想,爸爸在干嘛。
那一刻,我一下子就理解她了。原来她那个荒谬的袜子事件背后,是对于爸爸思念的折射。
2
怎么被“治好”的?
那天后来,我就在想,想想当年,我也是小D任何问题,我都是觉得她无理取闹。然后我就非要去“治”她的无理取闹。
而孩子这个神奇生物是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挫败感,我不管用什么方法“治”,都治不好。相反,她会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和我对抗。
所以,我后来被她治好了,那我是怎么被治好的呢?
读了很多书吗?并不是(虽然我的确读了几百本育儿书),最关键的就是换个姿势育儿。
你们遇到过带孩子去游乐场,她就是闹着不肯坐推车的情况吧?当年,这样的情况一直发生,直到有一天她鞋带松了,我蹲下来给她系。
抬眼那一刻,密密麻麻的腿,扑面而来的压迫感,除此之外,什么都没了。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原来哭闹不肯坐推车的小D,其实就是想看更多的风景而已。
就是这么简单的需求而已,但之前我和先生竟然可以上价值、上道德地去说这个1岁多的孩子,不听话、无理取闹、乱发脾气。
于是,学会“蹲下来育儿”成了一直提醒自己的那句话。
3
对待孩子需要谦卑
这些年,我有个很强烈的感受,人都是“傲慢”的,这份傲慢会体现在无时无刻,只不过很多时候因为社会力量的悬殊,我们会刻意掩饰。
唯独成为父母后,我们的这份“傲慢”就无比膨胀。我们仗着“父母”这个称号,总是处于高人一等的位置却不自知。
我公号曾经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她分了六段给我写了好多话。每一段的开始都是,“我自认自己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了,她的这个行为我也知道,是分离焦虑,我用了XXX,但是不管用”。
我突然就想到了我的当年,小D 3岁不到的时候第一次去幼儿园,也是每次送过去就哭的厉害。
我当时也懂的呀,分离焦虑,能做的招数我也懂呀,也都做了,但她还是哭呀。
后来我就想起了“蹲下来育儿”。
我告诉自己,我并没有比女儿懂更多。现在小D遇到困难了,我要不试试看,从她的角度理解一下。
我放下了去寻找还有没有解决分离焦虑的招数,而是做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小D又是哭着被老师抱进了幼儿园。我一个人站在幼儿园门口,他的这个幼儿园一进门就需要上楼。
我就蹲下来站在楼梯下,从这个角度仰望,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压迫感。
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从出生就从未见过楼梯的孩子,她不愿意往上走的理由太明显也太简单了。
于是,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还把幼儿园的其他设施都从她的高度拍了照片,回家做了一本书。
每天把这个也作为绘本和小D讲,果然3周以后,小D自己开开心心地爬楼梯了。
我曾经在纽约上早期儿童教育,一度时不时就能引经据典来分析孩子的各种问题,但有一次我交给教授的作业,却被打了低分。
教授和我说,教育工作者也好,为人父母也好,最怕的就是进入“套路”的路径依赖。以为自己懂了关于孩子的一切,这就是最差的教育的开始。
这段话我一直记着,不断提醒自己。当父母的,不懂没关系,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最怕的就是,以为自己都懂了,完全不去看孩子,只是用自己自以为是的那套去教育。
养育孩子,最关键的就是“懂”这个字,可惜我们做大人都做的太久了,久到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小孩的经历。
弯下腰蹲下来,这个姿势的改变,让我离她的世界更近了。
弯下腰,屈下膝,我发现孩子的世界原来真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弯下腰,屈下膝,我再也不“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弯下腰,屈下膝,我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没有那么多可生气的;
弯下腰,屈下膝,这不仅仅是一个姿态,更是让我们走进孩子世界的通道!
欢迎给我留言,分享你们关于“懂”孩子的故事。也欢迎多多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参与讨论。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