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0-4-29作者:梅拾璎
问题是,如何唤醒和激发孩子身上那股幽深之泉。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我们孩子的未成年阶段,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没有唤醒孩子内心对知识真正的渴望,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以点燃他们内在的小宇宙。真正困扰我们,让我们这些家长焦头烂额睡不着觉的,也正是这个。
如何才能有一个力量推动孩子自觉自愿地热爱学习?
这也是我在整个教育领域一直比较关注、实践并思考十几年的深层话题。
那么,咱们今天就探讨一下如何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不过,接下来,可能有的读者会失望,我所有给出的思路和行为,没有一条可以让孩子的内驱力瞬间迸发,也丝毫不可能立竿见影,更非灵丹妙药。
因为我越来越清楚,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个长期的事情,哪怕家长非常用心,也需要几个月到半年以上,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内驱力——这是座华美瑰丽的大厦,不是盖个棚子,修个猪圈那么简单,短平快不行,越急越事与愿违。
这更是一个综合用力的过程,不要指望一个办法就能让孩子患上学习痴迷症。
内驱力指向内因,它往往需要外因的诱导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那个外在的诱导我们称为外驱力,外驱力和孩子内在的兴趣、动机、成就感甚至遗传基因共同作用,兴趣化成热爱,最终才能形成学习内驱力。
综合起来,我试着这样归纳。01
趁孩子还小,把他引入阅读的围场。阅读始终是一个人学习内驱力的引擎。
这些年,我感受最深的是:
阅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我本身是一枚真正的书痴。所以,钱小雅和钱小能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已经为此作了很周全的铺垫。养育的过程中,自然把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钱小雅是个对文字十分敏感的孩子,这是我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就察觉到的。
就在她一岁多时,我在书店挑选了几张特别生动漂亮的识字挂图,贴在客厅较矮地方的墙上。游戏式地教完了那些字。
这一二百字为她不久之后的早期阅读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不是必要的)
她三岁左右,我到当时北京最大的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淘遍了所有她这个年龄可以看的图书,只找到了一套我认为最好的绘本(忘了名字了),文字又大又优美,绘图活泼生动。于是,小小年纪的小雅,一下子就表现出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只要看到我从家务上停下来,她马上把书塞到我手里,示意我讲故事。我呢,无论多累,看着她那么渴望的眼神,就坐下来,抱她在怀,母女两个都沉浸到绘本里去。这正式开启了钱小雅一生的阅读生涯,妈妈有种水到渠成的快乐。
培养钱小能的阅读习惯要曲折一些,这个过程不短。
原因呢,一是他没有姐姐对文字那么敏感;二是我一开始有点经验和教条主义,照搬了自家的经验,也因袭了人家的方法,忘记了眼前这个小孩的独特性;三是我当时功利心较重,太急躁。直到他上了小学一年级,在语文吴老师的启发下,我才意识到兴趣才是孩子真正的老师,不要介意他能否在阅读中认识多少字,学习多少东西。
摆脱了这个功利心,动脑子细心选择了他这个年龄段的图书后,在晚上他玩够以后临睡前那段时间,我们开始亲密的亲子阅读,我读他听,跟他一块儿动情于书中的故事。
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亲子共读中,钱小能不知不觉被妈妈抛进阅读的海洋,享受故事带给他的快乐。
这里面我想强调一点细节,希望有心的家长可以注意到。
亲子阅读的时候,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把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在心里,跟他们一起玩或者闲聊天的时候,很自然地跟孩子谈谈书里某一个情节,或联想到书里的人物,议论议论,发个感慨,开个玩笑什么的。这样可以加深孩子的注意,提升阅读的趣味,形成持续的诱导。
我至今认为,阅读是诱导学习内驱力的重要途径。
02
紧贴孩子的心,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们经常听人说,谁家的孩子特别听话,学习非常自觉,自制力很强,一点不让家长操心,甚至不需要父母开口,孩子就能猜透他们的心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做得比家长的期望还好。
这真是特别令人羡慕。我的经验是,在羡慕这样的孩子之前,要先看看这家的亲子关系如何。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听从父母的前提。
孩子什么时候听话?一定是自己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被满足之后,感觉到家长浓浓的爱意,在日复一日的贴心关怀和爱的浸润中,他开始喜欢上自己,开始爱这个世界,开始向外探索,开始想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之后,才有学习的后天动力。这种后天的动力加上人类天生爱学习的原始动力,便成就了学习的内驱力之一。
尊重、理解、关怀都很好理解,唯有满足容易引起异议。
什么是真正满足孩子呢?供他吃饱穿好算不算满足?给他买高级玩具算不算满足?
这是满足,只不过是一种低级的物质满足,我说的满足是孩子精神上的高级满足。
什么是从精神上满足孩子呢?那就是贴着他的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让他在精神上过足瘾,获得满足、快乐和幸福感。
举几个例子:孩子正沉浸于一本小说当中,你偏要打断他,让他马上写作业;孩子的游戏打得正酣,你偏要他马上中止,投入学习;孩子正在外面跟小伙伴踢球,你忽然看到他的什么作业没完成,逼着他马上完成任务;孩子正绘声绘色地给你讲着学校的趣事,你打断他,问他今天的作业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不能满足。当孩子在聚精会神做自己最喜欢最陶醉的事情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等待,当他在一个合适的节点上终止时,再心平气和说你的想法,孩子才可能会听。
你体谅他,他才会体谅你;你贴着他的心,他才会贴着你的心,跟你合作,回报你的要求和期待。
也唯有贴着他的心,琢磨他,才能发现他细微的兴趣和喜乐倾向,给以合适的支持和引导,把那个可贵的小火苗燃起来。
此时,千万不要认为那个小火苗跟学习无关就不重视,只要那种兴趣是正当的,就要帮助他发展起来。
我发现,孩子任何一个方面的自律都能带动其他方面的自律,可以波及到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有个好友的男孩正在上小学,成绩中等偏上。孩子非常痴迷京剧表演,他妈妈就这样也发愁,还不断请教我。
我说,人家小伙子内驱力的火苗都烧起来了,你还担心什么,下一步,可以给他好好寻寻觅跟京剧有关的好资料好书了,在合适的时候奉上,还怕他回不到书本学习嘛。
自律可以传染,可以触类旁通。
小火苗一燃起来,孩子便可以沉浸,可以安静,可以释放精神能量了。
(未完,后续)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