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孩升级学霸,有两点必不可少

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Meishiying666)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0-6-19

作者:梅拾璎 

大约是去年春天吧,普通学块钱小能蹦蹦哒哒跳到我跟前,神神秘秘地跟我说:
“妈妈,你没发现我近一段时间学习进步很多吗?”
“你哪里进步了?”
“地理、生物啊!一般考试都能满分。”
“啊!天哪!你怎么没告诉我?”
他翻个白眼,“我是一个低调的人。”
“那就跟妈妈这学渣说说,你最近找到什么高分秘诀啦?”
“告诉你吧,不要写在文章里暴露我,就四个字——建立联系!”
我一听,心里咚的一下,像被什么砸中了。
从两孩子小时候,我苦心孤诣一直想让他们领会的一种学习方法终于被这孩子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实在是有种无法言喻的开心。
趁我愣神的功夫,钱小能回他的房间了,我忙追过去,告诉他:
“钱小能,你能明白这个,算你聪明。不过依我看,就你这样的普通小孩,想从学块升级学霸,还有一个秘诀你想知道吗?”
他让我快说。
“就是——使劲学!”我对后面三个字加了着重号。
钱小能说:“我明白您的意思,就是玩命学呗。”
看着这个大部分时间吊儿当只是偶尔用功的孩子,我也不想多啰嗦,怕招他烦,就走出了他房间。(钱小能最常说的话:你走吧,妈妈,我要安静一会儿。)
等我坐下来冷不丁一想,普通孩子想从学块升级学霸,这两点还真是必不可少:
一、使劲学
二、建立联系

先说这个使劲学吧。
这一段时间,有很多读者想让我写写我是怎么具体教育钱小雅的,其实他们就是想知道,钱小雅到底是怎么考上北大的。
我反反复复地考虑这个问题,发现从钱小雅上学后,我很少就学习方面具体教育过这个孩子,也就是说,我几乎没有告诉过她任何学习的方法,她与一堆学霸的唯一的大方法就是使劲学。她初中和高中班里除掉极少数天才,绝大多数也都是使劲学的孩子。
使劲学,就是全力以赴地学,千方百计地学,排除万难地学啊!
比如说,钱小雅他们高中班集体去敦煌游学,老师往家长群里发了几个视频,火车站里人头攒动,这帮孩子刚一站稳,就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书包里掏出书本,一个个旁若无人地看起来,连一个东张西望闲聊天的都没有。
比如,钱小雅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自己做公交上下学,都是在等车的时候背英语单词。遇到各类学习障碍,先自己死磕,然后才找老师找同学问家长,一个一个地攻破。孩子很普通,并不十分聪明,就是贼能学!
现在知道了,学霸们是如何学习好的?
就是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惜付出任何艰苦努力,享受全心投入学习所产生的强烈的愉悦感,然后享受目标达成的胜利。
如果目标没达到,他们也不会绝望,像猎人搜索猎物一样去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修补并夯实自己的弱项。他们完成一个小目标,马上会有一个新目标出来,然后再振奋精神去攻下新目标。
他们对学习知识本身抱有全然的激情。也没有别的什么新鲜的。
咱们大多数学块、学渣小孩是这样的,刚使劲学一下,马上就觉得自己很能吃苦了,很了不得了,学一天就要歇上三天。学习要这么容易,天底下不都是学霸了嘛!

现在说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简单来说,其实是指各学科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擅于建立联系的孩子,容易从全局把握一个学科,不仅思维质量好,而且特别能够培养全局意识、统领意识、大局意识,有助于培养哲学层面的高层次思考。
可以这么说,学科中无法建立联系的孩子在学习上用的时间再多,也无法完成学习效果的质变,只是停留在量变中。你看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非常用功,可效果不佳,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想想,从钱小雅和钱小能很小的时候,我特别在意他们学习观察事物,有意无意地启蒙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
“妈妈,怎么一到秋天树叶就落下来呢?”
“那咱们先想想树叶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
“树叶是春天长出来的。”
“你想想那时候天气慢慢暖和了还是越来越冷了?“
”天气暖和了。”
“天气暖和为什么会长出叶子?
……
一点点启发,重在让孩子明白事物之间由此至彼的逻辑,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后,他们终有一天,会有意识的在意学科中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延伸到学科之间的联系。
老师指导孩子建立联系,我们也可以举个例子。
一些高明的小学数学老师引导孩子先写一节的思维导图,一章学完扩大到一章,全书学完这张图就扩大到全书各章,同时启发孩子找到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建立联系的很好的启蒙。
很多学霸型孩子是在日日夜夜的的刻苦学习、苦思冥想中悟到这一点的,譬如我高三后期的某一天猛然悟到这一点,顿时感觉整个思维质量都变了,先从历史开窍,然后扩大到地理,后来二者贯通起来,一下子感觉思维力量无比强大,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我记得钱小雅高一时,我们娘俩躺在一个被窝里,我正式跟她讲学科内部如何建立联系的心得,她先是若有所思,又使劲点头,看来她对此早有心得了。

当然,在万物中建立联系的意识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去启蒙,但是它实际效果的显现是建立在结结实实的知识大厦之上的,否则,岂不是要胡乱联系?
学习方法有千万种,我们得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看哪种最适合他们。

作者:梅拾璎:钱小雅和钱小能妈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简书签约作者,纸媒专栏作者。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