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
(ID: )” 2020-8-12作者:
写了这么久的牛津树和牛津树精读,具体我家是什么路线,什么思路读下来的,好像还没详细的写过。这次趁着返团牛津树的热乎劲,我用直男的方式详细讲述下,我家和牛津树的故事,争取事无巨细,给大家一个参考。
整体的路线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岁半-3岁半),泛读阶段。确切的说是1岁半-2岁之间的某个月份,时间过去有点久,记忆不了那么准确了;3岁半这个时间点应该是3岁4个月,为了凑整好看,就模糊写成1岁半-3岁半吧。
第二阶段(三岁半-至今三岁11个月),精读+自读阶段。
今天上篇,讲述的是泛读阶段。
为什么会选择先泛读呢?
说具体方法之前,我要先把背景介绍清楚。
安德鲁一岁半的时候,我刚刚对分级阅读有了些了解,首选了牛津树+raz,因为这基本是海淀妈的标配,一个故事性强,一个科普性强,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套分级。
而一岁半的安德鲁处于什么状态呢?语言刚开始爆发,也就是刚会说中国话。这种状态下,我让他跟读,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个阶段我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输入,不管输出。
输入怎么输入呢?一个是读,一个是听。我先说读。
具体是怎么泛读的呢?平行还读了些什么呢?
泛读,很简单,就是我读他听。
前期,就是把这个当做跟绘本一样的故事书,就像一个小甜点,每天读上个两三本,更多的还是读绘本,比如廖彩杏,maisy,froggy,女巫温妮等等,具体书单可以参照以下几篇文章:
除了买包,我最爱的就是买Maisy
这些带娃入坑的宝藏级英文启蒙绘本,我捂不住了
三岁娃翻牌率最高的英文套装书,英语启蒙的秘密全在这儿了
读了一阵子之后,我把比例加大,绘本和分级的时间分配大概是1:1,这个阶段进度就特别快了,了解牛津树的应该知道,牛1-牛3的字数是非常少的,一天读个5本都非常轻松。
又过了一阵子,牛津树进展到牛5,raz同步进展到差不多d或e,我就又增加了国家地理的科普分级以及其他科普绘本,参照这几篇:
科普(non fiction)这个大坑我帮你们挖好了,I jump,you jump!
这辆开了33年的神奇校车,请你停止散发致命魅力!
这时候进度又稍微慢下来,牛津树一天读上个2-3本。
到了牛5,出现魔法钥匙之后,故事是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的,就跟看连续剧似的,每天都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快给他读!
读的时候要不要翻译?如何确定他懂了?
读的时候我不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翻译,如果能从画面看出意思,我连翻译都不翻译;但如果他露出迷惑的表情,或者我自己感觉这个单词,这个句子是有难度的,我就整句翻译一下。
而关于娃懂没懂这件事,老母首先自己要放下执念。
大家想一想,刚开始给娃读中文绘本的时候,他的年龄可能也是四五六不懂的,但很少有人去纠结娃懂没懂的问题。
就因为这是英文,不是母语,大家就容易纠结这件事。其实,娃只要能听的进去,大概率是懂了的,不敢说全懂,但主旨内容是明白的;如果老母还一遍英文一遍中文的解释过几遍,那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娃虽然没咱想象中那么天才,但也没咱担心中那么傻吧。
泛读阶段,每本书我只读了两遍,只要他能接受,我就果断往上读,但在读这个级别的过程中,会反复听这个级别的音频,这个到听那部分详细说。
以什么顺序读呢?
牛津树就这点不好,406本书吧,还这个系列那个系列的分开,很容易让人懵逼。
我们简单的来说。自拼系列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教自然拼读规则的书,和故事书。拓展系列就一个部分,全是故事书。
泛读阶段,不练自读,不学自拼的娃,教自拼规则的书先拿出来,一共36本,放到一边,跳过不读;只读故事书。
(自拼规则的书)
至于自拼系列和拓展系列的故事书有什么不同么?
我的感觉是没啥不同,都是他们一家的故事,自拼系列里有几本non fiction,家庭人物也总是在画面中客串一下。
如果非要说,同一个级别里,有没有难度梯度呢?
在牛1和牛2,如果你翻到书的背面,会发现上面会有first sentence,pattern story的字样。
first sentence我的理解就是,使用了很多重复句式,下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first sentence,more first sentence A,more first sentence B,这都是从1+阶里抽出来的书,more first sentence B中的重复句式就要比first sentence中的复杂一些,灵活度高一些。
pattern story呢,会更注重故事的一个顺序性。
可以先读first sentence的书,再读pattern story的。
到牛3之后,基本就没有这些区分了。而到了牛5,开始出现魔法钥匙,只要是有魔法的情节,书背面都会出现一个金色钥匙,这些故事会有连续性,书背面都排了序号,跟着序号读就行了。
如何勾搭起娃的兴趣呢?
刚开始读牛津树的时候,有些娃可能兴趣不大。
为什么呢?因为低阶字太少了啊!!字也没有表达出故事情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了。
安德鲁是个特别配合的娃,我从他只会躺在床上蹬腿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读书。
所以读书对于他,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啥题材都能接受,不用费什么心思去勾搭。
但如果你娃不是这种类型,我这也有几个办法。
第一,把书读厚。其实就是精读,低阶不是字太少,故事不够丰满么?那就老母自由发挥,看图说话,让娃加入,一起去探索每一页中的细节,而这又是牛津树的好处,细节不要太多,还总是有莫名其妙出现的破碎眼镜,秃头邻居,小足球之类的无厘头的东西。
还可以跟娃一起演起来,比如hiccups那本,打嗝,一个人演打嗝的kipper,一个人演biff,chip,lee,来给kipper出主意,并做相应的动作,慢慢的,兴趣就勾搭起来了。
第二,借助外力。资源爆炸的年代,自己搞不定的,让别人帮你搞,总是有办法的。
比如喜马拉雅的牛津树精读课,视频的形式,娃很容易接受(今天的次条是零元学的活动,买大全套或半全套的不用报了,因为。。。嘘)。
再或者b站搜一搜,牛津树精读/牛津树,也有大把精读的视频,都可以作为你的帮手。
第三,坚持下去。到了牛5,魔法钥匙出现之后,故事真的特别有趣,不用勾搭娃也想看,坚持就是胜利!
再来说听。
为什么要听呢?
因为老母这个人肉点读机,续航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播放就不一样了,只要有电,它就能响。
所以我之前就写过,最省妈的鸡娃方法——听,一点毛病没有。
怎么听呢?
我读哪个级别,这个阶段就反复听这个级别的音频。
牛津树美音的音频是带着背景音的,更生动一些;而英音的音频更像独白,枯燥一点。
但即便是美音音频,我开始听的时候,都有点水土不服,因为句子真的太短了,句子也表达不出什么故事情节。
所以牛1-牛3,我还是把它当成个小甜点,先听听廖彩杏的绘本,有音乐,有伴奏,蹦蹦跳跳的;再放会牛津树的,慢慢去适应;
听了一阵子,也就习惯了,逐渐拉长时间。
而到了牛5-牛9,故事越来越丰满,安德鲁自己也喜欢听了,有空就听起来,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用什么听呢?
在家我用牛听听,定好课表,到点就响。
上幼儿园,路上的时候,我就用手机或者倾听者来放。
后台回复“牛津树英音”,“牛津树美音”就有对应的音频,但不是太全。最全的音频还是在小程序“英阅听听”上,买了书之后自动就出现了。
怎么确定他听懂了呢?
又到了这个执念的问题,虽然说要放下执念,但要说一点执念都没有,对于操心的老母来说,那是不可能的。
你肯定不能听一句就停下来,问他这句话是啥意思,这绝对把娃的兴趣掐灭的死死的,太窒息了。
我一般会偶尔问一下:“咦?这讲的是哪篇来着,我咋没听懂?”,安德鲁就会告诉我是哪本哪本;我再装装二愣子:“讲啥来着?我都忘了”,安德鲁又会说:“哎呀,就是那个啥啥,咋咋滴”。我确定他听了,也听懂大概内容了,这就完事了。
第一阶段,泛读,就差不多叨叨完了。大家要根据自家娃的年龄,实际情况,去有取舍的参考。
下篇我会讲第二阶段,精读+自读,为啥要精读,主要是想掌握哪些能力,用这套书怎么练的自拼自读,节奏是什么样的,在这个阶段我如何判断进阶与否,都会一一呈现。
有什么问题留言快问,我在下篇一并补上~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