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暑假的尾巴,带孩子刷一个博物馆吧!

本文来转载自 “豆妈笔记 (ID:gh_c2a9e59a2b95)” 2020-8-19

作者:豆妈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开学了。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从8月16日起,小朋友们都不可以离开上海,需要在沪进行自我健康观察了。

不能出上海,最近天气又那么热,孩子们除了在家孵空调,还能去哪里走走呢?

那些不晒不热、温度适宜、又能增长见识的博物馆们一定是很好的选择啦。

上周末,我带豆豆去了位于新天地附近的银行博物馆。这是一家小众,但藏品很丰富,很值得带孩子参观的博物馆。它和上海博物馆钱币馆不太一样,上博钱币馆更侧重展示货币的发展历史,而银行博物馆则更侧重介绍中国传统钱庄、票号、典当行,以及近代银行业,包括外资在华银行的中国金融业发展历史。小朋友认真逛一圈,会了解到不少金融相关知识。

这一篇,我就来写一写这个并不太出名、但很适合带孩子一起参观的银行博物馆吧。暑假剩余的时间里,如果想带孩子去博物馆,又不想选太热门的地方,不妨可以去这家。

交通&到达方法

银行博物馆的交通很方便。地铁10号线/13号线新天地站,2号口出来,往右手边走10来米左右就到了。因为在市中心的关系,停车不是很方便,更推荐地铁出行啦。

疫情期间,进入博物馆需要出示绿色健康码并登记,参观需佩戴口罩。门票的话成人票是5元,1.3米以下儿童免票,展览是绝对对得起票价的。

银行博物馆有什么好玩的?

银行博物馆有4层。带小朋友的话建议从2楼开始看,看完2-4楼再回到1楼进行参观。2-4楼是历史馆,主要介绍从古至今银行、金融一路走来的巨大变化;1楼是临展厅,展示工行的廉洁文化,听上去这个主题不太吸引孩子,但最后记得带小朋友来看一下哦,因为这里面有几件展品非常有趣!

2楼:汇通天下、西风东渐

这一层主要展示的是钱庄、票号、典当行等中国传统信用机构,以及近代在华外资银行的活动情况。

一出电梯,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会动的图画,有点像中华艺术宫里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讲的是上海开埠后,十六铺码头船来船往,于是附近聚集起了很多店铺、钱庄,城市渐渐热闹起来。

“中国金融溯源”展示的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史。

这部分我们可以事先做一些功课,参观前先带孩子看这本薄薄的《万物由来:钱》。

里面有中国各个时期主要货币简单又清晰的介绍。

来不及做功课也没有关系,现场了解或者回家后再看书也一样。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在展览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内容。

这一层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知识,原来中国的“钱庄”和“票号”是不一样的。钱庄主要分布在南方,它的主要业务是货币兑换;而票号主要分布在北方,主要是办理异地之间汇兑业务,比如某位商人在山西存入一些银子,票号就开出一张汇票,客户可以凭票在别的地方将银子取出。

在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防止有人用假冒的存取凭证来取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个时候,承担“防伪”重要工作之一的就是各种印章。

这些印章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抬头章,它们的花纹很精细很漂亮。当然最有名的要数这枚“郑家集杨德兴号印章”,这枚印章中央横书“郑家集”,竖书“杨德兴号”,最赞叹的是周围的文字,是《朱子家训》全文共552字,每个字只有半粒大米的大小。

还有当铺的蜡像场景。当铺也是非常古老的行业,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鼻祖,是抵押银行的前身。

近代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部分,我带豆豆仔细看了汇丰银行的部分。原来汇丰银行门口两头狮子还有名字,看过介绍后,终于会区分它们,也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啦!

3楼:岁月鎏金,曲折前行

这一楼主要介绍华资金融机构的兴起和解放前夕的金融业。

一出电梯,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的模型。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

这一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样。一个是远东第一金库厚重的大门。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政府储备的黄金就存放于此。这个金库有3个篮球场那么大,金库的门从美国定制,极为厚重坚固。

另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区金融崩溃的部分,看到一张面值60亿元的货币,旁边还放着一把勺子,勺子里面有一些米。是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赤字严重,于是不断增发法币,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张中国面值最大的货币,购买力却极其低下,只够买到旁边这70多粒米。

豆豆这个年纪的小朋友,还不太能理解通货膨胀,不过他对这张货币有这么大面额,以及这么大面额的钱只能买这一点点米感到非常震惊。

对了,3楼还有这个老古董:国民牌记账机

中国长期以来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计算完后手工抄录在账页上,直到上面这种记账机出现。记账机有点像打字机,可以计算、记账,能代替手工操作。

4楼:励精图治,海乃百川

这一层是更近代,也就是中国成立以来的金融业发展情况了。

这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枚大金币。这枚大金币是2012年中国壬辰年(龙年)金质纪念币,重10公斤,成色99.9%,面额十万元。全球一共才发行了18枚。好想知道它现在的价值是多少。

这里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第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一套人民币非常难得一见。

看完这个部分,突然觉得收藏一些纸币、纪念币挺有必要的。我们现在使用手机支付越来越频繁,生活中用真钱的时候越来越少,可能用不了多久,不管第几套人民币,只要是实物纸币、纪念币都会升值的吧。


1楼:工行廉洁文化

逛完2、3、4楼以后,我们可以带小朋友再到1楼临展馆参观。这一层主要是工商银行的廉洁文化,展品有很多是书籍、文件,小朋友不一定感兴趣,不过有两样东西却别有情趣。

一个是这个“老帐箱”。

帐箱是以前票号、钱庄、银号里从业的记账先生在收账、处理账务时候经常用的工具箱。帐箱里的物品种类没有固定的限制。比如这位账房先生,他箱子里的物品包括:算盘、毛笔、笔架、印章、砚台、黑墨、朱砂砚、朱砂壶、剪子、锤子、镜子、信纸、信封、账册等,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里面还有一幅微型牌九。说实话,我就是被这副微型牌九吸引到了。

另一个豆豆很感兴趣的是这个天平。

天平是早期金融机构称银两用的工具。这架天平非常巧妙的设计,是这个带抽屉的架子。抽屉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抽屉用于放置砝码,这个天平是可拆卸的,天平拆下来铁质支架和铜盘可收起放入上层抽屉里。这个设计应该是为了便携。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其他展品,我只挑了重点看的几样写。这样一圈逛下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左右。

这个博物馆人不多,很安静,藏品也很丰富。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趁着暑假的尾巴,带他们来刷一个吧~

作者:豆妈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