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说了那么多,解决问题傻眼了?——满脑子信息并不等于眼界和成长 

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Meishiying666)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0-8-20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注意到一个庞大人群,手机难得离手,看新闻,看娱乐,看订阅号,看APP,看直播,说起来什么都懂,聊起来无所不知,可是,一旦深入到某个具体事情,或者让他解决问题,他又无所适从,只能对别人的方法或言论拍手叫好。

曾经我也这样,每天浏览大量的订阅号,看见特别好的文章就及时收藏。一天天下来,越看越多,脑子里的信息纷繁芜杂,收藏夹里的文件满得要崩溃,而真正想写一个东西,却无从下手,所有的认知都那么庸俗肤浅,根本理不出一条主线。这样一来,我感到虚浮而沮丧,因为时间浪费了,自己并没有真正成长。
于是我开始改变!

每天必须抽时间看经典的纸书,把临时的体会和感想写在书页空白处,重要的记在本子上,能形成系统认知的立刻写下来。从看过的文章中提炼出的精华放在手机的备忘录(一开始不擅长分类,后来感觉分类是个技术活)。把最好的文章收藏起来。
这样仍然不够!

把看过的经典好书统统找出来,一次十本左右,按重要程度放在卧室触手可及的地方,不定期地翻阅、重读,常看常新,且滋养最深。备忘录里的东西每天看几类,凡是形成自己知识的果断删除,重要的常看常新的留下。收藏夹里的文章每两周拿出整块时间集中看完,发现有的文章是金玉其外,内容并没有多少价值,浏览完即删除,特别有启发的留下,每隔几日重看一次。几次淘汰之后,剩下的精华过几个月再读。

这样一来,就像上游浑浊的河水顺流汤汤而下,到下游便是清澈见底、水草历历,该沉淀的已经沉淀,可用的营养融进了灵魂,丰沛了精神。

道理对任何人来说也只能在意识层面发生作用,真正促使一个人改变的,是个人在体验中产生的情感,是感受中悟到的东西。一次次与熟悉的知识接触,这些知识就变成了老友,就产生情感,情感胜于知识的力量。

绘画需要留白,大脑需要放空。整理、积淀后的信息才能变成认知。
“知识”二字需要拆解,读了仅是知,掌握才能叫识。

这不是什么高明的学习法宝,但却是经典的规律式方法论,适用于我这个家庭主妇,也适用于一切学生和渴求知识的人!

所以,不要总是想着充实,把满脑子东西变成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成长。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