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适度努力,让教育过程优雅一点

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Meishiying666)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0-9-22

这两天,一直看见媒体说14岁少年被母亲扇耳光跳楼身亡一事,大家几乎一边倒地痛惜孩子,指责母亲。
看得多了,我忽然想,那位妈妈当众侮辱孩子,行为固然简单粗暴恶劣,我们也万分同情一个青春生命的夭亡,可这背后是不是也有隐秘复杂的内情?一个14岁的初三孩子,面临中考,还能在教室玩牌打扑克,这种极度的厌学情绪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孩子自身的情况到底如何?妈妈是不是也失望崩溃到极点才难以控制自己?
这种一出事媒体一边倒非黑即白的评说并不能培养教育和成长的理性。对孩子个性特征的长期误解,导致很多父母忽视孩子到底有怎样的精神内核,只是一味的恨铁不成钢。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亲子关系,也改变不了孩子的未来。
认识孩子,多多用心用脑,可能是走出教育焦虑的前提。

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就少一些怨恨和焦虑

我从小是个红楼迷。那天,一个粉丝迷妹告诉我,台湾学者欧丽娟研读《红楼梦》很像样子,我就去听,果然不同凡响。
听欧老师讲正邪两赋的时候,她说,根据目前世界上多位心理学家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大量可靠的数据说明,遗传对人一生成就的影响比我们的想象大多了,不光是天赋,还包括意志力、动机、自律等都在遗传基因之内。
听完了,我第一感觉是:
有个人说的没错,小孩可能真是上天发到每家每户的植物种子。
老天爷高兴的时候,会根据你家的基因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心情坏的时候,也许就瞎发一气。
那天钱小雅跟我讲,她一个同学告诉她,中考成绩出来了,她的同胞妹妹,别说示范高中,连个普高都考不上,这还不光是学霸、学渣的区别,俩人连情商也差十万八千里。她说她爹妈为培养妹妹快累死了,妹妹还是不爱学习。
我当时心里脑补,妹妹很可能在别的地方可以啊!恨不得找那对爹妈去问问。心里一直萦绕:这对父母是不是一直拿大的映衬小的,是不是还没有发现真实的孩子?看见孩子的内心要的是什么?
我们经常在心里恨恨地说,为什么别的小孩可以,我的小孩不可以?
费了很大力气,养了十几年,到头来忽然发现,一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东西父母是无法改变的,譬如脾气、秉性。
有人就是不服气,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不通门儿?
唉,别问那么多为什么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世间,又不是每件事都能说明白道理。
有时候,就得先承认上天发到自己手里的就是一把烂牌,一颗干瘪的草籽,再仔细斟酌,看看这颗草籽的特性,找到这颗草籽的不同之处,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许,创造好一些的环境,当个好园丁,朝着最好处努力。管它什么种子,我们该尽力的尽力了,长啥样是它们的命。
我们得相信,凡是种子,都会给世间带来不同的风景,抱着一颗等待奇迹发生的快乐之心,尽力尽心之后,很可能会有惊喜。

承认我们自己是人,不是神
曾经,我把自己当成神,就是,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做一个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的妈妈。
生孩子最初几年,我简直每天紧张地小腿发抖,期待工作能力无人能比,孩子天下第一,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步步落后,节节败退,让人笑话。
或许是太累了。等生了老二,我又变成了一个自由散漫的妈妈,孩子随他去吧。等老二上学,我却变成了一位振作要强的妈妈。有过了几年跟孩子斗智斗勇的日子,我现在认为,我就是要做一个还过得去的妈妈,会发脾气,也表达愤怒,也反省,基本能自控,说笑自然,亲子间沟通较为流畅,既不要把自己像神一样要求,也不过于散漫放任,我享受这种真实自然的状态。
虽然教育专家说妈妈的好情绪是家庭的幸福源泉,妈妈要始终保持镇定和快乐,但我认为这是对神的要求,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么多年我发现,保持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状态,同时也有适度的自省,不回避矛盾,也不惧怕矛盾,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也表达自己的无望和焦虑,甚至有时跺脚叉腰地乱吼一通,以一个女人的天性去对待孩子,比做一个超人似的掩盖焦虑的完美妈妈更幸福,孩子也喜欢这种敢于表达喜怒哀乐也适度克制和内省的妈妈,自己的心也会越来越轻盈。

活出真实的自己,从杂乱细碎的日常泥沼中穿过,生命的泉源才会丰沛而畅通,家庭的园囿芬芳而蓬勃。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