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朴素又不普通的时间管理法则,了解一下?

本文来转载自 “鲁智深闯海淀(ID:andrew-haidian)” 2020-10-23

作者: P姐

前一阵,写过一篇安德鲁的时间管理:我知道你们最好奇的是,安德鲁的时间管理

仙女们又开始好奇,我的时间管理是啥样的呢?

毕竟是兼顾了工作,公号,鸡娃的人,听起来有那么一丢丢的牛逼。

可是,我绞尽脑汁,左思右想,来回复盘,也没合计出来几条看起来就很牛逼的时间管理法则。

比如早上四点起,每天只睡五小时,午休时间运动这种,说出来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对不起,臣妾真的做不到。

从前还熬熬夜,最近一熬夜脸就塌了,脸塌了就要买更贵的护肤品,算了算帐,得不偿失,于是开始努力的早睡,走上了老年养生之路。

所以,一会我要说的这些法则,都十分的朴素,但是呢,他们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事情都办了。所以,我坚强的认为,他们朴素而不普通,至少对于我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法则一:专注。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主旨就是:“你知道为啥xx总考第一,比你学习好么?”

结论是:人家学习的时候特别专注。

为啥印象这么深刻呢?因为当时的我特别不服气,心里想的是:”咋的了我?我咋就不专注了?我那埋头苦学的动人模样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专注好么?”

后来,等我出了国,我才真正品出来“专注”是一种什么状态。

是那种你沉浸的去做某一件事,沉浸到感知不到周围的环境,沉浸到等你从里面钻出来,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沉浸到能体味出大脑的疲惫。

为啥是出了国才品出来的呢?因为在美国的时候,平时也没啥娱乐活动,人还特别少,经常会处在一个极度安静的环境,非常适合修身养性。

感谢无聊的美国,教我学会了专注。

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我怎么去定义专注呢?

第一,做一件事就是做一件事。

虽说女人是可以多线程的动物,可是呢,我自己感觉下来,左手一个大哥大,右手一个bb机,左边交代完A,右边嘱咐B,视觉上忙乎出了女大佬的感觉,但是同时心理上也会特别的忙乱。

心里一忙乱了,就特别容易累,一累了,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所以,我习惯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想其他的事,把乱七八糟的都暂时屏蔽掉,而且最好把手机倒扣过来,手机这家伙可是专注力的绝对杀手。

第二,做一件事就做完一件事。

比如写公号的文章,每篇至少要写2000字,我可能不到1个小时就写了1000字,可是因为其他事情的插入,中断了。

等我再想捡起来,就要先花半个小时读一读我上面1000字写了啥,努力找回那1000字的感觉,再努力续上下面1000字的灵感。

算一算,比我一口气写下来,至少要多花1个小时。

古人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事情,尤其是需要灵感的事情,中断了,感觉飞了,再想薅回来可就费劲了。

法则二:把事情分类

你可能会说了,中年人,这天天日理万机的,哪能保证不被中断呢?

所以,我习惯把事情分个类,一类是需要整块时间的事情,我会先预估一下,这件事情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另一类是琐碎的事情,就是那种很杂,对专注力的要求不高,但是还挺费时间的事儿。

分好之后,我会选整块的,自己状态最好的时间,专注地把需要整块时间的事情先做掉;

剩下那些琐碎的事,我会选自己累了,想躺尸了,不想做太费脑的事情了的时间,集中或者分批把他们做掉。

年轻的时候,不管事情再多,我都是用脑子记。如今生了娃,记忆力确实有了些波动,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找了个可爱的app(pendo),把杂事都记在里面,做完一件事就打个勾勾,强迫症看到没打的勾勾,就很想把它迅速做掉,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法则三:杜绝磨洋工

我还是拿写文章举例,其实很多需要灵感的事情,都和写文章非常类似。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种类型的事情,你花费的时间可长可短。

有灵感的时候,劈里啪啦,不到两小时就搞定;没灵感的时候,盯着屏幕,在虚无中等待灵感的降临,5个小时写200字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要是没啥其他事情,磨洋工也就磨了,在夕阳的余晖中等待灵感的过程,也是有点浪漫的。

可是,事情多的时候,我就会控制自己,坚决缩短磨洋工的时间。

比如,盯着屏幕15分钟,还没憋出来几个字,这种状态下,拉倒吧,别写了,干别的去吧。

然后在任何可以发呆的时间,酝酿灵感,捋清思路,感觉差不多了,再打开屏幕,一顿劈里啪啦,火速搞定。

而关于灵感这个东西,还有素材,资源等等,我也是随时有就随时记录收藏下来,并且一定要记录收藏在自己能找得到的地方,这样就避免了另一种形式的磨洋工:我花了半小时找到了一个资源——我存了——我忘了——我又花了半个小时找到了同样的资源这种恶性循环。

法则四,要有规划

这个我拿鸡娃举例,现在安德鲁上幼儿园了,在家可利用的时间肉眼可见的变少,再变少。

这种情况下,又要全面开花,又要玩玩具的,时间确实非常紧张。

所以,这就需要老母们提前有个规划。

至少在晚上把他弄回家之前,想一下,今天晚上都要干些什么。

书要读哪些?玩具要玩哪一种?是做数学练习册呢,还是认字呢?今天有网课么?有的话其他屏幕时间就可以砍掉了,等等。

仙女们可以尝试一下,你脑子里事先有个小规划,和脑子里啥都没有一切随缘,肯定是前者的效率要更高一些。

有了规划,就会减少跟娃扯皮的时间,到时间了,东西都准备好了,抓过来就干;不会出现娃准备好了,你还啥都没准备,等你准备好了,娃状态没了的尴尬状态。

法则五,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不是放弃自己,放过自己之前要先认清自己。

比如我知道自己是个特别需要放空的人,所以每周开始前,我都先在脑子里过一过,这一周确定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尽量在工作日,辛苦一点,把要做的事情都赶出来。

这样到了周末,我就可以眼一闭,腿一伸,好好的陪安德鲁玩,也趁机放松下自己的神经。放松之后,才能马力全开的开始下一周。

再比如,我还知道自己骨子里是个懒人。

从前事情不多的时候,总是会隔三差五的犯懒病,一犯病就什么都不想做,只能躺尸,非常任性。

现在呢,我就在犯病的时候,安排上那些琐碎,不费脑,又占时间的事情,这样既不会觉得太委屈了自己,又保证了工作的推进。

看完之后,朴素又不普通这几个字,我不是忽悠你们吧。

不过即便这样,我还是非常羡慕那些可以见缝插针每天运动,每天坚持读书的人,希望我下一次写时间管理主题的时候,也进化成了那样的人,相信我的就给我点个赞吧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