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mom看世界(ID:
)” 2020-10-26作者:
“填鸭式的教学”、“孩子都是一知半解”、“题海战术教出来的是做题工具”、“怪不得出不来数学大师”等等,常常被用来诟病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总有人羡慕歪果仁“建构式”的新方法,觉得更加科学有效。
“技能训练式”的教学方法真的没有用吗?“建构式”就一定好吗?看来美国人曲折的数学教学调整过程之后,可能会有新的观点。
大家在给孩子数学启蒙的时候,还会教他背诵99乘法表吗?现在,好像越来越少的人这样做了。
这种传统的,通过家长(老师)先讲基本公式和法则,孩子记忆背诵、再不断练习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有些人认为,在这种“老师(家长)讲述→孩子练习”的方式中,孩子一直是被动地接收老师(家长)传递的知识,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
有些人认为,“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只是“做题能手”,培养不出来真正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数学家,他们甚至不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对传统方式的不满中,很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听起来有些高深,实际上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每天都在这样做。
比如,我们不再简单地教孩子背诵“1+1=2”,而是拿出两个苹果,问他“1个苹果再加上1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呢?
我们不再让孩子做10遍“5-2=?”的练习题,而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让他去判断,“妈妈有5块钱,买了一只棒棒糖花了2块,还剩几块钱?”
我们不再抽象地考察孩子“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而是掏出一套七巧板,让他自己动手去组合判断。
这些都是建构式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它强调孩子对数学原理的基本理解,不是被动地从老师(家长)或书本中学习,而是自己发现数学概念和法则。它不鼓励孩子埋头题海战术,而是在老师(家长)提出问题后,提倡孩子通过游戏、七巧板、花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经验去获得自觉学习能力。
这样听起来,相比传统的“技能训练式”,建构式教学方式的理念先进很多。1989年,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那一年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新课标,此后,建构式数学教学方式在全美范围兴起。
最初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项以2369名城市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NCTM的新指导方针提高了中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成绩。
但是,在1998年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调研中,美国12年级学生(相对于我们的高三)的数学成绩在21个参与竞争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
小学和初中也有类似的问题。1995年时,4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小学4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但等他们到8年级时(我们的初一),他们的成绩下降到平均水平之下。
面对这样的结果,NCTM不可能无动于衷,2000年,他们又颁布了修订标准和原则,开始寻求传统方法和建构式方法的结合,来努力在概念理解和计算技能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比如,清楚明确地列举出各年级数学教学的“课程要点”。
2003年,在全美教育进步评估中,各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急剧增加至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分。
回过头看,我们怎么启蒙、教孩子数学呢?美国人的数学教学从左右摇摆到形成一种平衡,这一曲折的过程能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启发。
数学教学(学习)不是“传统的技能训练式”和“新的建构式”之间的非此即彼,而是两者的结合,需要发现其中一个合适的度。
从时间轴上看,孩子偏小的时候,建构式学习方法可以多一些。随着他慢慢长大,逐渐增重技能训练式方法。99乘法表是要背的、习题是要做的、辅导班还是有些作用的。
实际上,怎么教孩子数学反映了我们很多在育儿路上遇到的两难之选。例如,正面管教与惩罚(不是体罚)之间、控制与自由之间等等。就和我在管理学里中发现的规律一样,很多时候不是绝对的“二选一”(一种批判另一种),往往都是“二者融合”,需要做的是确认一个合适的度。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