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 2020-10-29作者: Mr妈
当当当~
语文专题讨论文又来了。
我在后台一直有收到很多催更语文学习的留言,但我更文频率不高,拖了很久,心生亏欠呀~
我心里有很多想法,很希望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所以最近有立下小目标,希望将更文频率再努力提高一些~
大家有留意到我的变化了吗?也希望大家多留言和点赞,让我知道大家的反馈哦!
你们的认可一直是我最大的动力。感恩~
这些年,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越发加重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大语文时代,能够感受到一种趋势:语文试题考得越来越活,更注重考察孩子语文积累和课本知识的应用。
古诗文考核的变化便是其中一处体现。
01
从考纲考题来审视古诗文学习
谈学习课外拓展安排,100个人眼中有100套方案。因为家长期待和小孩特质都大不相同。
聊应试就不一样了,题目设置背后总有一套逻辑和引领方向。中高考这种大型选拔考试更是如此,不是随便拍脑袋出的试题。
小孩时间宝贵,很考验家长学习安排前的规划分析。学习规划错了再转头,家长小孩都辛苦。
一般进行学科安排前,我比较喜欢分析考纲考卷,去了解学科要求,从而制定方案。这些大数据和信息是最忠实可靠的指引,揭示了我们的方向。
今天,在聊具体学科安排前,我先带大家看看新鲜出炉的广州地区2020中考语文考卷。
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是中考卷?
因为小升初摇号年代,中考成了大家真正的第一场战役。家长们现在都以9年制教育作为规划,直接中考见。
高考试卷也值得看,但它的考核要求比较高,和大M现阶段的能力培养不太挂钩,比如社会新闻敏锐度、分析能力这些,对还处于打基础的小学娃,过分重视这个还是有些拔苗助长。因此,中考试卷更有参照意义。
言归正传,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地区2020中考语文考卷。
下图是我整理的试卷中所有古诗文的考核要点和分值。
大家可以发现,古诗文考核部分总计30分,其中课外文言文占5分。课外文言文考核是2019年中考新增的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要求。课外古诗也有占分5分。
在这30分中,20分值均来自于课内教材的熟记掌握。10分值来自课外:5分的课外文言文和5分的课外古诗,看起来让人畏难。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在考究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迁移能力。
大家可以看看课外文言文考察的题型——解释文中具体字的含义。这里“竟”的意思,与部编版七下课内《河中石兽》中“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中的“竟”字同义。
第二小题考察的“将”,与部编版九下课内《陈涉世家》中的“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的“将”同义,均为“带领”的意思。
再看看5分的课外古诗考察题目,这种提问及古诗剖析,可以说从小学开始,老师们便已经带着细细剖析,总结答题类型。只是长度篇幅不同。小孩最重要掌握直译能力。
至于古诗句意、思想情感等考察的是如何规范答题,将所想表达完整,倒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也就是大家理解的套路答题)
从这些分析,
我得出什么古诗文学习策略呢?
1、必须注重课内古诗文的字、词、句基础。只要考核内容还是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内学习就值得我们花最大的功夫,而不是课外找练习册漫无边际地刷题;
2、注重直译能力培养。小孩能够明白古诗或者古文的意思,是解题的核心。
3、如果需要报机构,要仔细查看课程的教纲,是与考核要求紧密的能力培养,还是发散式地打着大语文旗号随便教学。
Mr妈小Tips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高考全国卷,会发现类似的背后出题逻辑。只是高考在12年的课内知识上进行延伸及灵活应用,还结合了社会视角,属于真正的大魔王。
另外,以上分析结论基于广州2020中考语文卷。尽管考题每个地方各不相同,但分析思路是类似的。大家可以试着用同样方法去了解本地情况。
课内古诗文学习如此重要,除了让大M认真听课,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我是如何对大M的学习进行把关和要求的呢?
02
我们的课后学习把关及实操
举大M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为例:
一般学习一两个单元,我会安排时间对大M抽问,观测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大M前两个单元共学习了以下四首古诗,我的操作是这样的:
+
1、使用书籍
我在《实现校内语文满分的关键——用好语文教材书!(二)》中曾分享,我们家使用的两套语文教辅书是《教材全解》及《教材解读》。前者信息齐全,适合家长查询知识点;后者排版亲切、主次分明,适合小孩自学。
所以我抽查大M,也还是使用这两套书籍。
+
2、明确思路
首先,要先分辨老师课内教了什么内容,且来不及教什么内容。
这部分可以看着教辅书,对小孩进行提问:
比如关于作者,可以问她:苏轼是哪个朝代的呢?他有个特别厉害的名头,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在课堂看过他的画作或者其他诗篇吗?
再如诗句意思,可以直接问小孩:“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意思是什么呢?
……
这些提问,可以较好还原老师的授课手段、知识教学的深度、还有小孩是否掌握了知识。
其次,古诗核心内容,不管老师如何教学,都必须严格过一遍。
这里说的核心内容,指的是:
● 诗句默写;
● 还有必须懂诗句里每个词的意思,因为这是直译能力培养的基础。
● 诗词鉴赏。
Mr妈小Tips
古诗、古文课本中出现的注释是底线目标,重中之重,小孩必然要掌握的。可以说,中高考古诗文实虚词的基础就在这些日积月累和灵活运用中。要培养小孩对这块的重视度,也算是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吧。
+
3、实操分享
来分享一下我课后是怎么对大M进行考察提问的,举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
● 作者背景:根据教辅书直接对小孩进行提问和抽查;
● 诗句直译:这里必须把握整体原则:每字翻译,逐句直译。
比如我问大M“荷尽已无擎雨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她直接背诵了一段文字: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花开败了的菊花残枝还在傲寒斗霜。
当时我听了,有些皱眉。追问了她一下:“尽”和“残”分别什么意思,他们是一样的意思吗?“傲霜枝”又是怎样理解呢?
大M一下哑口无言。我便大概知道她学习诗词的水平及问题了。
我开始引导她:“菊残”怎么理解好呢?她回答:菊花残败。
我再问:“犹有”呢?她说不出。我说这个词重点在于“犹”,表示“还、尚且”的意思。大M点点头。
最后我问:“傲霜枝”呢?她犹豫着说:是“傲寒斗霜”?
我笑笑,说:这就是你直接背诵一段翻译的坏处。因为你根本没有细细去对应文字。而且你背的翻译,都是提炼后的语言。正常答题,一般人都很难写出这种答案。
实际上,只要你顺着每个字翻译,答出正确的意思。即使语言没有那么提炼和优美,考试是可以踩点得分的。
比如将“傲霜枝”拆字理解,分别是傲立傲人、冰霜雪霜、枝条这三类词的整合。因为前文有“菊残”和“犹”字,再通过整合上面三类词的顺序,可以顺利得出“枝条在雪霜中傲立”的意思。整句翻译便是:菊花残败,但仍有枝条在雪霜中傲然挺立。
这句话的回答虽然比不上“傲寒斗霜”这种语言提炼,应对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种直译思维,是小孩能够掌握的能力。对于日后古诗词理解剖析及答题都非常重要。
大M点点头,表示接受我的说法。
Mr妈小Tips
关于课外大家背诵多少古诗文,采取何种深度,和每个家庭的课后充裕时间、学习策略安排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但对于课内古诗文知识,这是基础能力的塑造和铺垫,每个家庭都值得重视。密切关系着日后的应试成果。
课内古诗学习中,不要只停留在背诵层面,多培养直译能力,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 诗歌架构及情感意图剖析:
一些诗句里的对应对比关系,还有揭示季节和情感的关键词,也要引导小孩发现。
还是举《赠刘景文》为例,诗句中“荷尽”对应“菊残”,“已无”对应“犹有”,以及“荷尽、菊残”揭示了这是秋末。这些都要向小孩多提问,确保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剖析思维到位。
● 全诗默写:
大M已经是中年级学生,默写并核对的部分交给她自己处理并吸收。家长最后扫一眼便好了。
+
4、所需时间
每一两单元,我会对大M进行一次课后复习。
就古诗这部分,一首古诗,我给大M的抽查复习时间大概为15分钟左右。
以上便是我对校内古诗文怎么学的剖析及实操分享。
说完古诗,本来也该聊聊古文学习,但目前大M还没有在课文内接触小古文,这学期后半段才会第一次接触。以后我也会再给大家总结分享。
下次,我们再聊聊语文的其他方面。
欢迎大家留言,让我知道你们想知道那些内容哦!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