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让孩子看看,一个人好好读书,而且能把读书当成自己的工作,是个什么样子”

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Meishiying666)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1-4

昨天下午的阳光很暖和,连续四小时,钱爸爸在卧室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我看我的书。看书看累了,我走到他身后弓腰看罗胖儿今年都说什么了。正好看见下面这个故事。
为了省事,我复制一下给大家看看。

“我们没有顺着数字化方向走下去,而是往线下跑,搞了一个《启发俱乐部》。

就是这儿。这个小玻璃房子是北京SKP商场门口的得到学习中心。每周三晚上8点,我在这儿讲一场,线下卖票,线上直播。

你懂的,这个现场很小,只能坐不到100个观众,这规模是怎么也扩大不了的。作为一个生意,它啥也不是。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干呢?刚开始,我只有一个朴素的直觉,我在这儿一直讲,讲十年,也不止是周三我一个人讲,我的目标是每天晚上都有老师在这儿讲,把它给填满。那十几、二十年后,它应该就是一个不错的景观。

你想啊,北京SKP,什么所在?今年可成了全世界销售收入最大的商场。我们这帮人要在这个全人类消费文化制高点的门口,偏偏搞出这么一个课堂。一直在这儿讲,咱就成了个学习钉子户,我想想也挺兴奋的。

我就喜欢看你明明想要买包包,却不得不和我一起终身学习的样子。

问题又来了,虽然我们刚才说,20年后它有可能成为一个景观,但为什么?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之外,是哪些因素,有可能把它造就为一个景观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当天,我听说有一对观众是一起来的,那是一对父子,而且那天是孩子的生日。孩子是个初中生的样子。

我很开心,就问那个爸爸,您是我们得到App的重度用户吧?

结果爸爸回答,其实不是,App刚装上。

然后我就问那个孩子,那你是我们的重度用户吧?

孩子说,我是跟我爸来的,我也不是。

你看,这事儿就搞得好尴尬啊。我说两张门票也不便宜啊,你们为什么要在这么重要的一个日子来这里呢?

那个爸爸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看看,一个人好好读书,而且能把读书当成自己的工作,是个什么样子。他指的就是我。

那个孩子说,我爸爸特别希望我来,而且我生日这天,我也想和我爸一起聊聊。

在这个场合,你发现点什么没有?当天,我迎来了两位消费者。1760块钱的GDP,真实地被创造出来了。但他们消费的,并不是我,甚至都不是我当天讲的内容。

我提供的只是一个工具。他们用这个工具来定义、巩固和强化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孩子生日这一天。”

看完了,我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

其实呢,这几年,靠知识变现取得很大成功的不仅罗振宇,还有樊登,他也是一个很典型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写的时候,我今天还特意看了一下当当家教书的畅销排行总榜,粗略一算,前50名的书里,樊登推荐过的就占到三分之一,可怕啊!(《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排32名)据说他的书店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这是多大的能量。

一般人喜欢说,你看人家罗胖儿、樊登靠一张嘴就发大财了。其实他们仅仅靠的是那张嘴吗?

嘴上功夫固然好,主要还是肚里有货。

光肚里有货可以吗?

当然也不可以,巨大的创造力是阅读、积累和深度思考引发的。没有读足够的书,没有深度专注的思考,没有用心的实践,少了哪一样都不可能引发真正的创造力。
说到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近期的重要思考。

随着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的兴起,得到APP、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各种网上课程办得如火如荼,真正完整读一本书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在地铁里读书成了一种很另类的景观。前天钱小能告诉我,他放学在地铁里拿出书来读,感觉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不过他无所谓。

这个时代,很多人以为听书、听课、看短视频也算学习了,可以抵作阅读一本书了。我诚实地告诉大家:错了!

去年,因一位朋友极力跟我推荐,我下载了樊登读书会的app,选听了七本书,买了5本。
我认认真真看完这5本书,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读书和听书大有不同,没听过书没有这种感觉。

因为讲书人的作用,我们听书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触动,但这种触动顶多持续一天,转天就忘。而阅读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一本好书,只有读的时候才能引发深度思考,如果再加上边读边写,把新思维随时记下来,收获的效果是听书的数倍。而且,纸质书引发的思考的质量也大于电子书质量的数倍。

当然这也是我朴素的体验和直觉,不能代表所有人。

上面故事里爸爸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看看,一个人好好读书,而且能把读书当成自己的工作,是个什么样子。他可能没往深里想,这些目前把读书当成工作的人当年是怎么读书的——他们的能耐一定不是靠东听一个西听一个得来的。

罗振宇、樊登们这些靠广博阅读和深度思考引发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的捷径,但我们想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只靠听绝对是不行的,最多只能把他们提供的模式当成一种工具,归根结底还要回到书本里去深造,不然,我们的见识、思考、判断力会很快退化,时间一长,时代会越来越不属于我们。

不要以为时代不同了,学习方式变了,取得好东西就有了捷径。只是时代变了,学习工具多了,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而已,最好的学习方式根本没有变,创造力永远属于扎实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人!

当然,如果没有时间读书,听书也比不听强很多。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