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国产还是进口好?相比捧一踩一,这些接种禁忌更需要提前知道

本文来转载自 “mom看世界(ID: xyzmom)” 2021-1-7

作者:川妈 思明

最近,北京疫情的再次抬头,给2021年的跨年蒙上了一丝阴影。河北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更让人揪心。

好在,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上市了,让我们略微阴郁的心情明亮了一些。

发布会上,来自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疫苗研发组的负责人还表示,疫苗“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全国不少城市已经展开了首批疫苗接种工作。比如我大北京,设置了220个接种点,两天共接种70000多剂:

张文宏医生也在上海接种了新冠疫苗。他见有记者跟拍,还打趣道:“早知道要拍,我这个胳膊上的三角肌应该多练练图片。”

根据张文宏医生的分析,只要有一半的人接种,疫情就可能会在2021年六、七月份出现拐点,到年底,世界就有机会恢复自由互通。

听上去是个美好的希望,但真要落实到接种工作上,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规模有限,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全民接种/一半人口接种的条件;

其次,新冠病毒疫苗真的太“新”了。

从研发到现在,连一年时间都不到,79%的保护率似乎也不如想象中高,“附条件上市”的名头又搞得人懵懵懂懂,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接种、该不该接种,多等等会不会还有更好的疫苗可以选择?

和各位童靴一样,我自己也很关注跟疫苗有关的种种情况,心里也憋了十万个问题。

于是在一通查找资料、询问专家之后,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本次上市疫苗的重点信息,也一并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一些疑问。

获批上市疫苗,信息看这里

早些时候,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介绍了我国目前批准紧急使用的三种新冠病毒疫苗,分别由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和科兴中维三家机构/公司研发生产。

而这次获批上市的,就是国药中生北京所的灭活疫苗了,商品名称叫爱可维。

▲疫苗包装长这样

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

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顺利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近半年来,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了400多万剂次的接种;

在境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累计接种15万剂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其效力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可以实现有效保护,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感染。

围绕着疫苗上市,一些专业术语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中:“灭活”“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

这些词语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意义,需要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灭活疫苗”到底是什么?

新冠病毒疫苗的种类不少,此前备受瞩目的美国辉瑞公司(Pfizer)生产的mRNA疫苗。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支mRNA疫苗,它已于2020年12月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紧急授权,开始在美国境内成规模接种。

▲辉瑞的mRNA疫苗(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都拿这种mRNA疫苗和刚在中国上市的灭活疫苗作比较,想知道两者有什么区别。

太复杂拗口的定义就不多罗列了,简单来说:灭活疫苗是用病毒被杀死后的“尸体”做成的,mRNA疫苗是用能表达病毒关键特征的核酸做成的。

灭活疫苗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容易保存,是最稳妥的疫苗形式,比如百白破疫苗、狂犬病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但是——

①研发速度慢、制造成本高。

②免疫期较短,需要多次接种。

mRNA疫苗属于新兴科技,免疫效果更强,生产速度更快,成本大幅降低。但是——

①储存和运输条件较苛刻(必须在零下70℃左右的超低温环境中储存和运输)。

②技术空白多,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问题。

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两种疫苗,是各有利弊的。

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采取多技术路线并行的模式,除了刚刚上市的灭活疫苗以外,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都在稳步开发和实验当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有望上市。

“附条件上市”是怎么回事?

通常来说,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从开发到上市,需要很长时间,好几年,甚至十年以上,都有可能。

但脆弱的生命,根本等不了这么久。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显示,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果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可以允许一些有突出疗效、能预测临床价值的急需药品有条件地投入使用。

 

眼下,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对疫苗的需求刻不容缓。

于是,Ⅲ期临床试验进行过半、数据显示效果良好的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便依照原则附条件上市了。

虽然“附条件上市”属于应对紧急情况时的操作,疫苗尚未满足正式上市的全部要求,但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和数百万次的接种结果显示,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表现,是可以放心的。

当然,附条件上市之后,疫苗的临床研究计划、研究完成日期、最终临床研究报告提交日期以及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都需要持续推进、按时完成。

相关部门也表态,会督促企业保质保量完成 Ⅲ 期临床试验和后续研究。

“79.34%的保护效力”怎么评价?

数据显示,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9.34%。

这个数值接近80%的“保护效力”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100个人打疫苗,80个人有效果,20个人没效果?

不是哦。保护效力的得出,来自于实验组(真正注射疫苗的组)和对照组(注射安慰剂的组)间的数据计算,公式是:

举例来说,疫苗实验的对照组有100个人,其中50个人感染了疾病,对照组的感染率就是50%;实验组有200个人,其中20个人感染了疾病,实验组的感染率就是10%。

那根据公式,疫苗的保护效力就是:

(50%-10%)÷50%×100%=80%

也就是说,打了疫苗的人,比没打疫苗的人,感染发病的可能性少了80%。

 

所以,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79.34%的保护效力,虽然比不上辉瑞mRNA疫苗号称的95%,但表现也很不错了。

而且,前期结果和数据都显示,国内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更少,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程度都比较轻,而且大部分都可以自行恢复。

最关心的疑问,答案看这里

了解了新疫苗的具体信息,相信童靴们都有很多问题想问。这里,我收集和总结了八个热度最高的问题,来逐个梳理一下。

1.谁可以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会分两步走——

第一步,九类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①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

②口岸装卸运输人员

③交通运输人员

④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⑤边境口岸工作人员

⑥医疗卫生人员

⑦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⑧水、电、暖、煤、气等相关人员

⑨物流、养老、环卫、殡葬等相关人员

第二步,随着更多疫苗生产并投入使用,有序铺开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群实现“应接尽接”。

以北京为例,预计在2021年春节之前完成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春节之后组织开展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年龄限制为18至59岁,其它年龄段的人群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要再耐心等等。

还有一些人不适合、不推荐接种——

①孕妇

②哺乳期妇女

③备孕期人群

④正处于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的患者

⑤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疾病的患者

⑥严重的肝、肾疾病患者

⑦药物不可控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⑧恶性肿瘤患者

⑨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2.去哪里接种?

疫苗接种点通常设在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中。

目前,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已陆续开始,不采取个人预约方式,所在辖区将进行组织和通知,也可主动咨询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在完成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之后,将逐步推进普通人群接种。各地将及时公布辖区内的接种点和服务时间,可以积极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还有很多需要出国工作和学习的人,对疫苗接种信息非常重视。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给出的信息显示:

因私出境工作、学习人员,可持本地户口簿或居住证、护照、有效签证(不含对华免签或落地签国家)及必要的证明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乡镇)或社区服务站进行资料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到指定的接种机构进行接种。

3.有没有不良反应?

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是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打2针,2针之间至少间隔14天。

接种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头痛发热、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但根据过往的接种表现来看,不会很严重。

 

为了避免任何危险状况发生,在接种时,需要注意:

①接种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注意饮食和休息;

②如实告知自己的疾病史和服药信息;

④接种完成后需留观30分钟;

⑤离开后注意保护接种部位,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任何不适要及时报告并就医;

⑥接种疫苗后忌烟、酒、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忌剧烈运动。

4.抗体能存在多久?

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显示,完成疫苗第二剂次接种的两周之后,人体内的病毒抗体就能发挥作用,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接种后6个月以上,人体内存在的抗体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卫组织的规定要求。

至于更长时间的保护效果如何,仍需要继续观察。

5.接种后能不戴口罩吗?

任何疫苗都不是万无一失的保护伞。爱可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虽然有高达79.34%的保护效力,但接种过的人群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所以,在疫苗尚未开放全民接种、免疫屏障还没建立起来之前,大家仍需要认真实行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的防护措施。

 

6.接种后还要做核酸检测吗?

承接上一个问题,接种过的人群仍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仍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7.可以同时打其他疫苗吗?

有些正在打HPV疫苗的童靴可能对这个问题比较好奇。

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

原则上来说灭活疫苗和大多数其它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但因为新冠疫苗研发时间较短,与其他疫苗的相互影响尚不明确,在没有国家规定的指南和方案要求之前,不建议同时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也不建议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如果必须接种多种疫苗,建议相隔至少两周以上,并需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8.病毒变异,疫苗还有效吗?

现在,世界上不少地区的新冠病毒都出现了变异迹象,尤其是前不久在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新变种,其传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出70%,让人们的心又悬了起来。

如果病毒发生了变异,那疫苗是不是就白打了?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病毒是比较容易发生变异的,大多数变异,不会影响病毒的致病性、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疫苗的有效性。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相关研究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图片

得到“疫苗上市的好消息”之后,我们也必须正视:最近的防疫形势又开始严峻了。

寒冷的冬天、侥幸的心理、漫长的战线、疲惫的身心,都让新冠病毒有机可乘、有缝可钻。

希望其他安全高效的疫苗能够成功研制出来、投入市场,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能早日建立起抵御病毒的屏障,回归自在安心的平静生活。

最后,让我们再说声谢谢:

感谢每一个在这场防疫战争中坚持不懈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

感谢每一个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普通人。

大家都要保重,团结一心,2021年,一定平安!

参考资料:

1.http://www.gov.cn/xinwen/gwylflkjz143/index.htm

2.https://mp.weixin.qq.com/s/MBTQr78oaE3yaPqBr3OWxw

3.https://mp.weixin.qq.com/s/sTp9ZhMEZHzd13xWljUwbA

4、央视频、人民日报微博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