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3-9我早就说过,小孩的世界,尽管没有成人社会那么复杂,但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清澈。孩子一多,一定会形成一个让成人目瞪口呆的小社会。
不信,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一家。
羊先生和羊太太都受过高等教育,活跃,聪敏,精力充沛,学识渊博。
女儿一羊的出生让他们感到无比喜悦,自然而然地期昐她能干成“大事”。一羊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充满了爸爸妈妈的赞美和鼓励。十个半月,一羊开始学走路,羊太太无比骄傲。一岁半,一羊就能自己上厕所。爸爸妈妈为拥有这么聪明的孩子而感到又幸福,又兴奋,对一羊的未来充满憧憬。一羊当然也能感到这些赞许,因而更加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
一羊十四个月时,弟弟二羊出生了。
从出生起,二羊就比一羊弱。他的体重增长不太符合标准,出牙时间也比一羊晚。爸爸昐望有个强壮、“有男孩气”的儿子,总是忍不住为二羊担忧。
这个过程中,一羊一直在研究家里的形势。虽然随着二羊日渐长大,她发现自己也在长大,自己的能力也在增长,但她还是认为二羊对她造成了威胁——一种障碍。怎样才能保住自已在父母心中的优越地位呢?
当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羊并不是进行理智的推理或深思熟虑,她只是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做出下意识的认知和决定。她感受到爸爸对这个弱儿是失望的,并据此增加体现自已活力的行为。然而,每当二羊有了进步,一羊就会感到恐慌。她必须有另一个新成绩,以保持自己领先一一维持第一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羊越来越专注于达到父母对成绩的要求,力争领先于弟弟。渐渐地,她形成了一个错误信念: 我必须是第一,我必须是最好的。同时她也发现了阻止弟弟二羊发展的方法,就是让他气馁,并藐视他所做的一切。
与此同时,二羊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意识也在渐渐发展,他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同时感觉到了姐姐的聪明和敏捷,并因为她能力更高而感到恼火。
他尝试做很多事,但不指望自己会成功。他会很快感到气馁,容易放弃。他逐渐形成一个错误信念: 我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当他听到父母说:“一羊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呀,为什么你做不到呢? ” 他就会涌起绝望和类似痛恨一羊的感觉。面对挑战他不是更加努力,相反,他对父母的批评照单全收,以此证明: 我是没啥指望了,唉!
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二羊对一羊不再构成威胁。通过加倍努力,一羊不断取得成绩,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二羊出生时的外部环境和一羊出生时的外部环境不同,虽然他们有相同的父母,父母的期望标准也没有变,但他有个处处符合父母标准的姐姐。二羊的身体不够强壮,这是他的不利条件,在这个条件下,他观察衡量自己的处境,感到似乎面临无法逾越的障碍,这让他很沮丧,逐渐形成自己没有成功可能的错误概念。那么,他怎么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呢? 父母对他能力差这个现象表现得很在乎一一他们花了大量精力: 惩罚他、逼迫他、警告他,并由于他的笨拙而失去耐心。虽然二羊经常用大哭来回应爸爸妈妈的难过,但他却因此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很多关注。他为自己找到了定位。
当一羊三岁三个月时,老三三羊——一个女孩出生了。一羊开始察觉到她现在面临一个新现实: 要和另外一个女孩竞争。
这时,她对生命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她明白小婴儿十分无助,不能自理。于是她发挥了令人惊讶的作用,帮助妈妈照顾这个无能为力的妹妹。然而,当三羊渐渐长大,并学会一些技能时,一羊开始感到恐慌,她要和弟弟妹妺竞争并保持领先,不论弟弟妹妹中哪一个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对她这个唯一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造成威胁。她开始对弟弟妹因为成功得到赞美而生气。然而,她也察觉到,如果自己表现出嫉妒,就会遭到父母的指责。为了规避这个结果,她找到了掩护嫉妒的方法。
而二羊看到,三羊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这更让他觉得已是个没指望的,让他的家庭地位雪上加霜。二羊现在成了夹在中间的孩子,尴尬的是,男孩这个身份没有任何优势,他既不是个聪明的女孩,也不是个强壮的男孩,容易失败,受挫时容易哭泣。大家都说他很胆小,他更加畏畏缩缩,对人对事都很冷淡。他和一羊玩得比较多,但总是扮演卑微的角色,对一羊的指挥没有二话。
而三羊是个既可爱又迷人的小婴儿,是大家注意力的焦点,身边有四个人为她服务。当她对外部环境的觉察增长时,她感受到父母的成绩标准,发现姐姐一羊遥遥领先,而哥哥二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达到标准。最重要的是,她看到一羊和二羊都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一一因为一羊暴戾、浮躁(这是她对父母对弟弟妹妹过多关注的报复),因为二羊粗心、爱哭。三羊两岁时,她发现在家里自已可以做个快乐的、容易满足的好孩子,就这样,她为自已在家中找到了定位。
一羊六岁半开始上学,她因为是妈妈的好帮手而非常自大,这时四羊出生了。一羊这时并不太在乎四羊这个新威胁,因为在家里已经拥有了相当稳固的地位。尽管如此,她认为最保险的行为是尽一切努力让这个小妹妹停留在婴儿阶段。每当妈妈让她带教四羊系鞋带时,一羊就会迟疑,并开始做出精彩的表演,一边教四羊系鞋带,一边总是能找到投机取巧的方法,并指出四羊多么蠢笨。
二羊基本不理四羊,这不过是另一个女孩——又多了一个而已。妈妈经常说二羊处在“半睡眠状态”。三羊则总是自己玩,表现得极富创造力,很少惹麻烦招致父母指责。她不擅长任何事,但也从不招人讨厌。四羊总是个“婴儿”,需要全家人更多的关注。
三羊长到三岁时,这个家庭呈现出这样的状况: 爸爸妈妈活跃、高标准;九岁半的一羊聪明、高效,是个好学生,她相信只有保持第一オ能显示自的重要性一一领先才有价值;八岁半的二羊软弱、做事效率低、容易气馁,他相信只有成为“软弱的爱哭者”或让别人为自己难过,才能体现自已的价值;六岁的三羊夹在中间,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的,她快乐、容易满足、举止良好一一她用好的行为讨人喜欢,从不在意自己是否做出什么成绩;三岁的四羊,她是一个可爱但笨笨的“小宝宝”。
目前为止,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位置、独特的角色,对如何踏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明确的感受。小孩们的心思并不单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跟成人不同,凭感性,凭经验,同样也有缜密的推理。
这是我在《孩子挑战》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个家庭的典型生态。
在这里很容易看出,孩子有自己的内在,但也是社会的产物,他们最强烈的动机就是获得归属感(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内在认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获得一种定位:我在家庭中是什么样的定位,其他人怎么看我。所以,从婴儿期开始,他们就忙着用各种方法确定他们在家里的定位。他通过观察自己行为的成功和失败,来确定下一个目标。这就是孩子的行为动机。
当然不是每个四个孩子的家庭都是这样的状态,也不是任何两个孩子的家庭都像一羊二羊那样的状态,因为每个孩子的精神内核都千差万别,而且父母的引导和养育水平也千差万别,何况,每一个人不同的状态都微妙地影响着其他人。就像这个家庭,如果二羊这个男孩聪明、敏捷、大度、意志坚强,他一定不是目前这样的家庭地位,大羊也可能不是这样的拔尖,她可能在卓越的弟弟面前渐渐沮丧,当然也要看她的性格和应对之法。
一羊二羊变了,后面两个也会跟着受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孩子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变化,都统统离不开父母的态度。所以父母对孩子敏锐的观察非常重要,当我们明白了孩子行为后面的原因时,我们的应对就简单多了。
假如父母知道老大因为老二的飞速进步而感到灰心丧气,那么父母就应该找机会增加对老大的激励和支持,让他重拾信心。假如父母了解到最小的孩子有可能通过拐弯抹角的操纵,让全家人为自己服务,那父母就可以帮助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取得成就感和生存意义。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