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转载自 “梅拾樱(ID:
)爱与自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1-3-10前天说过,看蔡美儿《虎妈战歌》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触动,今天我就说一下。
这个小插曲发生的时候,蔡美儿的小女儿露露大约7岁,在学练钢琴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
有一支被称为“小白驴”的钢琴曲,是由法国作曲家雅克・艾伯特创作的,曲调相当可爱一一可以想象一匹小白驴迈着轻松欢快的步子,与自己的主人一起沿着乡间小路乐颠颠地向前跑去。
可是对于年幼的弹奏者来说,它也有着不可思议的难度,因为它要求两只手精神分裂般似的保持不同的节奏。
露露不间断地练习了一个星期,虎妈一遍又一遍刻苦地分别训练她的左手和右手,可当孩子试图把两只手的动作合到一起时,一只手常常会被另一只手同化。一时间,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在要去上下一次钢琴课的前一天,小姑娘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了: “我不练了!” 她决意放弃,站起来便摔门而去。
“回到钢琴前来,露露!”妈妈命令道。
“你不能逼我。”
“我当然能!”
让孩子重新回到钢琴前,结果露露好一通拳打脚踢,像个小狮子一样抓住乐谱撕成碎片。
虎妈毫不妥协,蹲下来将乐谱拼凑起来装进塑料套封里,确保露露再也无法对乐谱“施暴”了。然后,她把露露的娃娃拖出去放到车上,告诉她:“如果你在明天之内不把“小白驴练得滚瓜烂熟,我就要把你的玩具一个接一个地捐献给教堂。”
母女俩接下来是一场你来我往的狮与虎的较量。
露露好不容易坐到了钢琴前,两只手仍然出错。虎妈却要她告别懒情,克服弱,别再自我放纵,让悲哀见鬼去!
这时候,爸爸杰德把蔡美儿拉到一旁说,或许露露真的无法掌控这个技术,可能她不具备这种双手配合的协调能力。
对爸爸一顿批驳之后,虎妈卷起袖子回到孩子身边,用尽了她能想到的每一种“诡计”。
娘俩没有吃晚饭,一直练到晚上。她不让露露从琴凳上站起来,没有喝水,甚至没有去卫生间,琴房俨然成为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虎妈喊得嗓子嘶哑,口干舌燥,露露的琴技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只是在倒退一一终于,她快要挺不住了,信念的堡垒不再坚不可摧。
然而,就在这个摇摇欲坠的时刻,奇迹发生了——露露的双手开始“紧急集合”,左手和右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出色地完成着各自不同的任务。
妈妈在一旁激动得屏住呼吸,孩子也意识到这一点。
怀着忐忑的心情又试了一次,然后,露露越弹越自信、越弹越快,并保持着她找到的节奏,一会儿开心地笑了:“妈妈,你看这一点儿也不难。”她坐在钢琴前,一遍一遍地兴致勃勃地弹奏着那首可爱无比的“小白驴”。
那天夜里睡觉的时候,露露钻到妈妈的被窝里,娘俩挤在一起,相互依偎着,打闹着,最后的胜利让白天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回就连一向佛系的杰德爸爸也心悦诚服对虎妈大加赞扬。
作为读者,我就是看到这里心动的。一种新的感悟油然而生——
只要跨过某些难关,就能达到新的境界
原来,孩子自信和深度快乐的根源不在于得到来自外面的赞美,而在于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力,在于掌握一种技艺所带来的感受,在于货真价实的个人能力的提升!
你看,历尽辛苦后露露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带给她一个清晰的认知:迎难而上不放弃,可以到达新的境界,并且是可以攻克难关的!这为她以后的人生积累了的宝贵的认知。
《内在动机》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德西认为,掌控感是人类获得学习内驱力的先决条件。而对一件事情的掌控感必须来自反复练习。
回想我们的生活,比如骑自行车、跳绳、游泳、学习音乐、陶艺、剪纸,无论哪一类,哪怕取得阶段性胜利,不管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赞美,我们的自信心都会得到提升,那是因为我们在逐步逼近掌控。
小孩在掌控一项技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困难和瓶颈,是放弃还是继续努力,很需要我们家长在旁边给予花样鼓励和支持。上面虎妈那种疯狂、咆哮和恐吓我认为太过了,但她为达目的千方百计想办法很值得学习。
不过,在孩子快要放弃努力的时候,逼迫一下,助推一下,最好趁他12岁之前,等青春期到来之后,我们绝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怕适得其反。
而且,不要把一根弦绷得太紧,超过了孩子自身可以承受的极限,但提醒他遇到困难不放弃努力,获得自信和价值感,是非常应该的。
所以,我们固然当然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支持他们自我的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和激情,给他们提供积极的肯定和成长的环境,但是,克服困难,付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达新的境界,更能为孩子带来自信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声明】本文章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未注明出处文章的作者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会补上相关作者及出处,感谢您的辛勤创作。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文章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