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所有的方法都抵不过这两个字

本文转载自 “翻译官妈妈 (ID:fygmama)” 2021-4-7

第7季奇葩说快结束了,我绷了一整季的情绪,在蔡康永说完这段话后开始起伏。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深深代入自己,尤其是这两个字:

困惑我有时候看动物的时候,既羡慕它们的镇定,又惋惜它们的镇定

它们在被追赶或者撕咬的时候,镇定到面无表情

它们就是在按照生命的节奏缓慢前行,直到生命结束

但是人类不一样,人会困惑

我们会问自己怎么办

当我们带着困惑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了医学、建筑

当我们找不到办法时,就有了文学、音乐

困惑是人类最珍贵的能力来源

但我们没有给困惑足够的推崇

我们总是许愿不要困惑

但困惑的存在才使得我们人生如此有趣

人生不是一个任务,不需要通关秘笈

人生是一场探险,那个地图会在我探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

我之所以把这整段发言截取下来,是因为这段话实在太精彩。

我在自以为已经活得很通透的而立之年,生下了馒头花卷兄妹俩,但是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让我在过去几年中也很困惑。

👉我是谁?我该做些什么?

👉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怎么实现自我价值?

👉怎么养育孩子,怎么教育孩子?

……

好在时间是最好的办法,困惑一个一个解决,我也在公号上记录了这些打怪升级的过程,特别是在英语启蒙上,给了大家一些建议、帮大家定制了英语启蒙大规划。

我想大家关注的很多公号也都在给各种各样的规划和建议,但是当我回看我们三个这一路走来的进步与不足后,今天想说一些不一样的话。

1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观察了很久的、有趣的现象:

我女儿的网课老师有两个,一个非常年轻,一个非常有经验。

有经验老师的特点是:花卷遇到问题,她马上帮忙解决;花卷坐不住了,她会想办法吸引孩子注意力,各方面都符合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但是花卷最喜欢的,仍然是那个年轻老师,她把喜欢写在了脸上,每次上课都是欢欣雀跃的样子。带着这样的学习状态,花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呈现质的飞跃。

我观察了很久,发现年轻老师跟我女儿相处的模式就是朋友,尽管花卷才四岁多。我原来以为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就是朋友了,但这个老师的各种表现让我发现自己的想法非常肤浅。

👇比如:

花卷遇到不会读的词,我会忍不住去教她,但是!这个老师经常是很认真地看了看说:这个真的是太难了,我们跳过去吧!

我心里有一万个问号,老师不应该答疑解惑吗???

没有。

花卷第二次遇到这个词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跳过去了,但是第三次遇到的时候,她不想跳了,试着自己拼读了一下,然后问老师:

我这样读这样对吗?

这时候,老师才说:

这么难的词,你都会读,很棒!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肯定做不到你这么好。但是我现在会了,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它这么难。

然后就是一段话的解释……

这个时候,我女儿通常会听得特别认真了,记下来的知识也是非常牢固。

这样的对话发生过很多次,我印象太深刻了。有一次我没忍住就在课后问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老师说了很长一段话,但我记住了一句话:

Riley才4岁多,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困惑里,多待一段时间。

我们一直说要共情、跟孩子做朋友,其实真的做不到,因为本质上我们把自己当成了父母、当成了老师,总想教点什么,不允许自己放过一个个小问题。

但养娃四年,我发现: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教出来的。

是孩子自己的困惑,才让自己成长的。

有困惑,就有好奇,就有探索的欲望,才有坚持的内驱力。

很多读者都在问我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更加自律。

我想,答案就在今天。

让孩子在自己的困惑里待一会儿,给他时间自己探索。

我知道放手很难,特别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忍不住总会想快刀斩乱麻,赶紧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奔赴前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焦虑公众号存在的原因:

先是让你焦虑,然后给你一个解决办法,然后大家就慌慌张张上了船。

但其实我们在自己的困惑里多待一会儿,反而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回头看,这四年,馒头花卷进步最大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亲子关系最好的时候,不管是英语启蒙,还是教育。

2

我分阶段给大家举例:

01

英语启蒙第一阶段

刚刚开始英语启蒙的妈妈,都比较心急,希望短时间内帮助孩子积累大量词汇。于是开始找单词卡片,甚至高频词(这是我最不建议的启蒙打开方式),但往往欲速则不达。

尤其是上来就让孩子学26个字母,真的非常不建议。

我为什么建议启蒙一定要从儿歌开始呢?

因为无论学不学英语,这都是最好的亲子陪伴。

一起听听儿歌,一起做做动作,想不起歌词的时候,还能互相提醒。

甚至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妈妈和宝贝都会互相看一眼,那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已经超出了学习本身。

记单词已经不再是目的,而是亲子陪伴的附属产物。

但是这个“附属”,却比“正经学”能带来更大的作用:轻轻松松掌握大几百单词。

所以,越是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启英语启蒙,越是不要拿来主义,回到亲子陪伴本身,享受这个过程,比什么都重要。

02

英语启蒙第二阶段

一岁左右开始给馒头花卷读书的时候,我的确没有什么想法。

单纯是因为自己娱乐活动很少,也想不到更好的方式陪伴孩子;双胞胎的养育是个费心力的过程,我也没有做太多学习规划。

就那么一天天读下去了。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们开始自己讨论书里的内容,一会儿用中文,一会儿用英文。

我在想,是我没讲明白吗?

靠近仔细听了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讨论的是故事情节的另一种走向。

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心里可能一直有困惑,所以在听完故事后,还有极强的动力自己去复盘。

如果抱着功利的目的:今天一定要学多少单词,一定要听多少内容,我们可能就是忙着赶路不会有太多思考的空间了。

有时候读到非常美的语言时,我自己会忍不住反复读好几遍,甚至忘了孩子们在旁边听着呢。结果不知不觉,馒头这个理工男生,竟然也释放了自己内心的小诗人。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在无意识的亲子陪伴中默默发生的。

就像坐了一辆绿皮车,慢悠悠地走,竟然收获了沿途无数美景。

也许我们比高铁慢一些到达“英语自由”,但又何妨呢?生活又不是只有英语启蒙这件事情,两个孩子大笑的瞬间更让我心动。
图片

03

英语启蒙第三个阶段

大家以为要到考试了吧?不是。

我暂时也没打算让孩子们考。因为幼儿阅读的大浪漫期,我们还没有过够。

这段时间“改革英语必修课地位“的提案引发了全网讨论,但我认为:

只要英语还是国际通用语言,就取消不了。小时候不学,长大了还是要学的,而且学起来更痛苦。

但是怎么学,怎么考,确实要改革。

因为现在英语学习普遍问题是:

学的用不上,考了还不会。

我家就出现过很典型的例子。

前几天,馒头和爸爸在收拾过季衣物时,馒头拿着我们的手套说:妈妈的手套是glove,我和妹妹的手套是mitten。

花卷爸满脸疑惑地问我:他说啥?

各位,这就是花卷爸,一位四六级优秀,英语免试研究生的所谓学霸。

但是很遗憾他经常赶不上兄妹俩的节奏,花卷爸很诚恳地说:我们那时候学的基本是应试技巧,跟平时的生活几乎是脱节的。

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更是大家一直诟病的吧。

学英语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考试,是给孩子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如何备战英语考试的文章,不着急看。

凡事太过功利,就一定会折损兴趣。

所以到了英语启蒙的第三个阶段,我们会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自主阅读。

让孩子在阅读的大浪漫期多待一会儿吧!也不要急吼吼带孩子冲进鸡娃的队伍。让自己和孩子在难得的亲子陪伴中,也多逗留一会儿。

 

3

陪娃长大这几年,我经常复盘,也经常提醒自己:

英语启蒙也好,孩子教育也好,所有的方法,都排在亲子关系之后。

我们首先做好父母,再来做老师。

有些陪伴,可能对分数没有帮助,但对孩子的一生,却是受益无穷的源泉。

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好老师,有困惑很正常,我到现在也处在解决困惑-出现困惑—继续解决困惑的过程中,只不过心态好了很多。困惑的时候,让自己多待几天,或许答案在别处。

病急乱投医,试错成本更大。

这两年,关于英语启蒙的文章,我重新整理好了,大家按需查看。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跳转:

#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

请大家一定记得:
图片

英语启蒙,所有的方法,都抵不过亲子二字。

Yours, 翻译官妈妈~

作者:翻译官妈妈,十年同声翻译生涯,从未放弃自我;家有儿女一双,男孩女孩顺势养育;日常分享父母理性成长,宝贝启蒙教育。